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綠色清明  >  生態殯葬 > 正文

【新聞觀察】推廣生態殯葬,政府當給力

   來源: 工人日報   時間: 2017-06-05  09:09
【字體: 打印

  要堅持開展移風易俗宣傳與實踐,要對生態殯葬踐行者給予必要的精神、物質激勵,要對黨員干部中違法亂占耕地建造豪華墳墓者啟動問責程序。

  3月26日上午,北京市生態葬清明集體共祭儀式在長青園骨灰林基地生態葬紀念廣場舉行。家屬代表及首都各界人士600余人以隆重的禮儀共同緬懷北京市骨灰撒海和自然葬的逝者。據介紹,北京市骨灰海葬服務補貼4000元;骨灰自然葬,市民零付費;骨灰立體安葬補貼1000元。(見3月27日《北京青年報》)

  近年來,殯葬領域的諸多問題逐漸引起關注,比如殯葬費用居高不下,死人與活人爭地的矛盾突出,一些地方墓地價格遠超房價。為了打破“死不起”的尷尬,緩解土地緊張的矛盾,早在2009年,民政部就提出,積極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安葬辦法,鼓勵倡導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的方式。中央下發的《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也指出,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文明節儉辦喪事、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帶頭文明低碳祭掃、帶頭宣傳倡導殯葬改革。

  北京市落實生態安葬相關規定,全面實行補貼激勵政策,對使用可降解骨灰盒自然葬的喪戶實行全額補貼。如是生態殯葬政策契合了現代生態理念,值得期待與推廣。特別是允許給自然葬逝者保留小塊墓碑,回應了逝者及其家屬的關切,可謂制度創新。

  近年來,生態殯葬逐漸引起社會關注。但是一些人受入土為安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生態殯葬是對先人的不敬,怕自己帶頭搞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會引來他人非議。

  要讓生態殯葬成為主流殯葬模式,關鍵要移風易俗,打破大操大辦的傳統喪葬模式,摒棄輕贍養重安葬的傳統孝道觀念。

  推行生態殯葬,政府應該扮演更積極和重要的角色。比如,要堅持開展移風易俗宣傳與實踐,幫助人們樹立環保生態安葬理念,讓生態殯葬踐行者免受非議;要還原殯葬服務公益屬性,像北京一樣對生態殯葬事業給予政策傾斜,對生態殯葬踐行者給予必要的精神、物質激勵;對違法亂占耕地建造豪華墳墓者啟動問責程序,監督黨員干部帶頭踐行生態殯葬等。在這些方面持續發力,生態殯葬才能逐步擠掉傳統殯葬的生存空間,進而促進殯葬行業健康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