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2戶家庭承諾選擇生態葬 文明殯葬蔚然成風
22日,南京市舉行生態葬全民響應集體簽約儀式,首批12戶家庭現場簽約,承諾身后將葬在南京雨花功德園生態葬區域。這也是省內首次舉行生態葬“生前契約”的集體簽署儀式。節地生態葬從無人問津,到小眾接受,再到大眾認可,已經過去10多年的時間。隨著配套出臺生態獎補、免費江祭等政策,南京節地生態安葬率已攀升至12.68%,市屬雨花功德園高達70%,文明殯葬蔚然成風。到2020年,全省節地生態葬率將達80%。
當天簽約現場,不少是夫妻、姐妹、家族成員一同前來。77歲的朱有才老人,因為子女都很忙碌,老人在和全家商量后決定,身后事由他自己做主選擇節地的壁葬,少浪費子女的錢,少浪費國家的地。老人在得知壁葬能用二維碼遠程祭掃時表示,正適合孩子們越來越忙碌的生活節奏。71歲的顏士梅老人,十分熱愛旅游,此次簽約她選擇3D生態云葬,她認為這樣的歸處非常浪漫,她已去世的公婆也是選擇了江葬。簽訂約定書后,這些家庭還將免費享受“一條龍”生命禮儀服務,獲得生態葬選擇者應有的尊榮。
雨花功德園在國內率先推出雨花石葬、壁葬、花壇葬等生態葬。從剛開始無人問津,到如今南京超九成生態葬都選擇在功德園,前后用了9年,目前這里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壁葬群墓園。墓園負責人阮峰介紹,他們這些年堅持用公園式環境和人文服務,改變生態葬“叫好不叫座”的狀況。推出的知青文化墻成為南京首個為20萬下放知青打造的“記憶長廊”,整個墓園圍墻全部改造成壁葬墻,相當于100畝地的容量。生態葬讓這個墓園至少還能再維持20年,和動輒幾十萬元的傳統墓位相比,價格杠桿也會倒逼生態葬的認可度。
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調研員張漢平表示,殯葬領域回歸自然的生命情懷已深入人心。目前,我省已有常熟、揚中等地100%實現骨灰堂寄存,公墓全部關閉;張家港、太倉等地也基本實現全免費骨灰寄存。相信今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生態葬,選擇生態葬。 (唐悅)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