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綠色清明  >  生態殯葬 > 正文

這個清明節 呼和浩特新風到處滿眼“綠”

   來源: 新華社、呼和浩特新聞網   時間: 2017-04-05  15:07
【字體: 打印

清明,它原本只是一個節氣,一說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人們才在這天祭祖、掃墓、踏青、蕩秋千,清明才漸漸與端午、春節、中秋并肩,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緬懷祖先、崇尚自然的清明文化,是中華文化中歷久彌新、不斷傳承發展的寶貴資源。在見賢思齊、崇德向善、親近自然、守護新生的文化氛圍中,不經意間,人們已經植下心中的那一片“綠”。

踏青出游,掃墓祭祖,是清明時節必不可少的活動。綠色,是呼和浩特的本色,這個清明小長假,記者發現,清明這個傳統節日里各種充滿儀式感的活動更多地注入了綠色生態的理念,綠色追思、綠色出行、綠色祭掃、綠色殯葬……成為這個小長假一抹清新的色調。

清明節的宗旨是為了懷念先祖、緬懷先烈,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一點宗旨至今未變。

清明節期間,呼和浩特市各類學校及社會各界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緬懷活動。同時,呼和浩特新聞網、呼和浩特市團委開設了“網上祭英烈”活動,倡導在網上祭拜先賢先烈,為文明首府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由市文明辦主辦,烏蘭夫紀念館等承辦的,“緬懷革命先烈 弘揚傳統精神 樹立文明新風——我們的節日·清明 主題實踐系列活動”在烏蘭夫紀念館舉行,來自呼和浩特市各中小學的師生和各行業代表近一萬人參加活動,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活動現場,來自呼市第四中學、新城區東門外小學等50所中小學師生及公安干警等行業代表、市民代表,向烏蘭夫銅像敬獻花籃,并以展板宣傳、簽字留言墻、詩歌朗誦等形式,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祭奠革命前輩。

同時,由呼和浩特市團市委主辦,回民區團委承辦的“弘揚革命精神,主題團日活動在烏蘭夫紀念館舉行。來自回民區10所中學的1800余名學生參加了活動并重溫入團誓詞。呼和浩特市錫林南路小學開展 “緬懷先烈,追憶英雄”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隨后,學校各中隊的少先隊員分別開展了“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講革命故事、參觀剪貼報展覽、誦讀清明詩歌等多種形式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敬仰。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公交總公司了解到,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方便廣大市民前往公墓掃墓、祭拜,4月2日至4日,市公交總公司對途經殯儀館、大青山公墓、北郊陵園的11條公交線路增加配車數40多臺200多個車次,進一步滿足廣大乘客的出行需求。

同時,為方便市民出行,清明節期間,呼和浩特長途汽車站除了現有線路外,機動車隊還將提供專門的祭掃和踏青定制班線。

焚燒紙錢、燃放鞭炮這種殯葬陋習,要想在短期內杜絕絕非易事,但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綠色”清明更符合時代要求。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自然環境的變化,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細節也隨之改變,為了更好地保護自然環境,在國家的引導下,無煙、綠色、環保的祭祀形式逐漸盛行,同時祭祀活動,也變得形式越來越新穎。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廣大群眾文明祭祀的宣傳引導,推動殯葬改革和諧發展,確保首府清明節祭祀安全有序,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在市四區設立了26個鮮花公共祭祀點。同時,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發出《清明節文明祭祀倡議書》,倡議市民迅速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他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用文明、低碳、儉樸、和諧的祭掃方式來引領時代新風,倡導厚養薄葬、綠色殯葬、鮮花祭祀、平安清明的社會風尚,為構建和諧城市作出積極貢獻。在呼和浩特市鮮花公共祭祀儀式上,記者看到,有不少市民在祭祀墻前獻上了菊花,表達了對逝者的哀思。

呼和浩特古林人文紀念園在清明節期間推出“祈福樹”“朗讀亭”等祭祀方式。其中“朗讀祭祀”是客戶可在紀念園小廣場設置的朗讀亭內朗讀名家文章、小詩、散文等向親人寄托哀思,活動無需預約,朗讀將通過廣播方式在園區播放。

呼和浩特安佑生態園考慮到部分在外地工作的客戶無法返鄉祭掃,推出代客祭掃業務。目前已有部分客戶預約。

清明節期間,呼和浩特市設立26個鮮花公共祭祀點全天接待祭掃群眾,通過免費發放鮮花、寄語墻留言等生態環保的祭奠方式推動文明祭祀活動。

此外,多家陵園、公墓推出鮮花換紙錢等服務,在滿足市民祭奠親人的同時保護環境,消除火災隱患。

“這幾天通過實地了解和電話咨詢關于節地生態葬的人很多,近幾年逐年遞增,今年也不例外,截至目前選定的客戶就有幾十戶”,內蒙古呼和浩特古林人文紀念園業務部經理王世舉說,清明節前陵園咨詢電話成了“熱線”。

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近年來,內蒙古生態安葬的形式越來越多。隨著殯葬改革的深入宣傳和推進,人們節約土地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在不斷加強,喪葬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

“內蒙古推行殯葬改革成效顯著,生態安葬比例近年呈上升趨勢。”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趙景波表示。統計數據顯示,內蒙古從2013年開始推行生態安葬,截至2015年底已有5000多名逝者家屬選擇了生態安葬。生態安葬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接受和認可。

呼和浩特市截至目前已建成公益性墓地13265座,安葬9754座,主要以樹葬、草坪葬、壁葬、花壇葬為主。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副科長王雪峰表示,還將推動出臺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以免費或獎補方式開展樹葬、花葬、骨灰撒灑等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活動,加快殯葬改革進程。

今年清明節期間,呼和浩特市10家經營性公墓將為低保、五保等特困群體提供1700座節地生態安葬免費公益墓地,為市民提供了3513座價格低于3000元的生態節地安葬公益墓地。

據自治區民政廳統計,4月2日至4月4日16時,清明節小長假期間全區各殯儀館和公墓共接待祭掃群眾184.6萬人次,疏導車輛39.5萬臺次,參與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達1.42萬余人。各地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服務保障到位,群眾祭掃秩序良好。

據了解,清明節前夕,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對所屬殯儀館、經營性公墓開展了拉網式安全大檢查,及時堵塞漏洞,消除安全隱患。清明節小長假期間,為方便群眾出行祭掃,各地增設臨時停車場地,開通清明祭掃綠色公交線路,及時通過交通廣播、手機短信向群眾發布信息,提醒市民“錯峰掃墓”。各級殯葬服務機構重點強化清明節祭掃服務保障,創新服務模式,通過增設服務網點、便民窗口和祭掃專區,推行網上預約、上門服務等服務方式,為祭掃群眾提供規范、便民的服務。

同時,各地廣泛開展“文明祭掃、綠色殯葬、平安清明”主題宣傳活動,自治區民政廳與文明辦聯合印發了《文明祭掃、綠色殯葬、平安清明倡議書》,引導群眾樹立移風易俗、生態節地、文明節儉的殯葬新風尚。今年用鮮花進行祭奠的群眾較去年有較大增加,焚燒紙錢的現象明顯減少。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