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綠色清明  >  文化建筑 > 正文

走進殯葬一線:“為生命送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時間: 2017-01-04  09:19
【字體: 打印

中新北京網12月8日電 (記者 曾鼐)上班不能微笑、不能說您好、每天和逝者打交道……這就是衛艷茹的工作,她是一名殯葬館的工作人員。近日,記者走進了北京的“生命送行隊”。

“我說在殯儀館工作,對方‘啊’的一聲”

31歲的衛艷茹,如今在北京大興殯儀館禮儀組工作。2007年,她從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系畢業,來到大興區殯儀館工作,一干就是9年。

提起殯葬業,受到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一些人難免有些忌諱。在當初選擇殯葬專業時,衛艷茹也經歷了家人的不理解,只有爺爺堅定地支持她。“體面地送走逝者,是積德行善”,爺爺當年為她打氣的一席話,也成為了她如今的信念。

自大學畢業后,衛艷茹將這個“為生命送行”的職業當成了她“敬畏生命”的舞臺。司儀、主持、引導員、骨灰堂服務員等崗位,她逐一熟悉。在她的大學同學中,近一半人因為殯葬工作社會地位、工資待遇不高等因素,離職轉行,但衛艷茹選擇了堅守。

“用周到的服務,為生命送出最后一程,即便再苦再累,再多一些委屈,也愿意一直走下去”,衛艷茹說。

回自己想剛開始工作時,別人問她:“你是干什么的?”她直接回答:“在殯儀館。”沒想到,對方“啊”的一聲,表達了驚訝,同時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

衛艷茹將這些看在眼里,便開始琢磨:人們忌諱殯葬工作,是因為忌諱死亡。然而,醫院不也是每天面對死亡么,人們為什么不忌諱醫院?不忌諱醫生?

慢慢地,衛艷茹在工作中找到了答案。“曾看到一些殯葬從業者,缺乏職業素養,一天天混日子。如果你都不把自己當回事,誰會把你當回事?”

在她看來,殯儀工作人員要提升自身的素養,為逝者家屬提供專業、貼心的服務。“當人們認可了你的服務,就會認可你的職業。”

“工作有特殊性,要善于傾聽”

從事殯葬工作,當然有其特殊性。作為人生的終點,在殯葬館不能有微笑服務,甚至說“您好”都是行業禁語。

“要用真誠、耐心,去撫慰逝者家屬,緩解他們的悲傷”,衛艷茹說。

有一次,她為一個40多歲的男性逝者主持告別儀式。逝者的母親已是滿頭白發,在儀式結束后,老人拄著拐棍,深深地給衛艷茹鞠了一躬。

回想自己做了什么,衛艷茹說,其實自己不過是在老人悲痛的時候遞上了一杯熱水、幾張紙巾,為她安放了一把椅子,讓她坐下來休息一下。對逝者,因為頭上有傷,殯儀館用鮮花做了巧妙的布置,遮掩住了逝者頭上的傷口,讓逝者像躺在鮮花叢中一樣;因為遺體冷藏過,雖說化妝時已經擦拭過,但她還是用毛巾悉心擦拭了逝者的面龐,避免有凝水出現。

“就是這些微小的舉動,家屬看在眼里,會覺得你用心了”,衛艷茹說。

當然,委屈有時候也難免。有一次,衛艷茹正要為逝者進行告別儀式,突然被沖動的家屬打斷,大吼“我們家人都沒來齊呢,你著急什么。”后經了解,是家屬之間有矛盾,導致參加儀式的親屬安排存在爭議。

“但無論家屬多沖動,我們都需要理解。”在衛艷茹看來,從事殯葬行業,一定要懂得傾聽。

“殯葬工作更需要幫助生者重新開始”

從事殯葬工作9年,衛艷茹感觸最深的是,殯葬工作不僅是送逝者有尊嚴地離開,更是需要幫助活著的人重新開始。

“有很多人很長時間走不出悲傷的情緒,殯葬工作正是幫他們重新開始的一次機會。”

幾年前,遇到的一對年輕夫婦,讓衛艷茹對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思考。夫婦懷中剛滿月的孩子不幸夭折,情緒悲痛,看到放置骨灰盒的架子,擔心“太高了孩子害怕……”

提起這件事情,同樣身為母親的衛艷茹稱“這份悲傷實在太過沉重。”自那時起,她便設想能有一個專屬于兒童的骨灰寄存場所,讓父母有所慰藉。

工作中,她也發現了一個問題:人們越來越注重葬禮的外在表現形式,卻摒棄了殯葬文化的精髓。經過多次與同事溝通探討,她參與撰寫了《創新殯儀文化載體》一文。

北京市大興區殯葬館館長于海祥同樣認為,要厚孝薄葬。“對逝者的孝,不是什么大操大辦喪事,而是要在生前去盡孝。”

據介紹,大興區殯儀館嚴格按照“零百千萬”惠民工程要求,確保館內售價100元以下至500元的骨灰盒不低于5種。在現有《殯儀服務收費清單》的基礎上制作了《千元基本殯葬服務清單》。截至目前,共銷售百元以下骨灰盒140個,占銷售總量的23%,千元及以下殯儀服務套餐392人次。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