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訪談丨民政部:深化民政領域改革 推動民生保障提質增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我國如何持續深化民政領域改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系列報道《權威訪談》,今天(9日)請聽記者對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陸治原的專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陸治原表示,我國基本民生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各類特殊困難群眾同全體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
陸治原:決定在民政領域部署了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健全保障兒童合法權益機制,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等改革任務。這些改革任務直接關系困難群眾、困境兒童、殘疾人和廣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各類特殊困難群體的深切牽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等作出系統部署。陸治原表示,將完善老齡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推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
陸治原:我們要制定出臺推動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制度文件,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大力發展助餐服務,引導養老機構等開展助醫、助潔、助浴、助衛等居家養老服務,要培育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別是要發展社區嵌入式的養老服務機構。培育一些品牌化、連鎖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企業,壯大發展銀發經濟,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陸治原表示,要順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要求和滿足困難群眾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和完善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福利制度和保障政策,提升各類困難群眾的保障水平。
陸治原:按照分層分類給予救助幫扶的思路,完善相關的救助政策措施,推進社會救助立法,把兜底民生保障的安全網織密織牢。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機制,推進與防止返貧監測機制的銜接并軌,通過“大數據+鐵腳板”動態監測、主動發現、及時救助,常態化幫扶困難群眾。我們要推動社會救助由資金救助、實物救助向服務救助拓展,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多樣化的救助幫扶。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