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政事業改革發展重點任務 充分發揮規劃財務職能作用
民政部規劃財務司司長 馮亞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延續和升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改革實踐,開啟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篇章。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更好發揮規劃引領和財力保障職能作用,務實推動民政事業改革發展。
高站位學習領會
樹牢民政改革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進入關鍵時期,需要我們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民政力量。
一是始終緊扣“現代化”這個目標。要錨定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根本方向,堅持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基本路徑,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制度機制,提升隊伍素質,創新服務手段,在改革中加快推進民政事業現代化進程。
二是牢牢把握“人”這個核心要素。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實施民政改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服務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三是緊緊扭住“兜底性、基礎性、普惠性”這個進階關系。要著重圍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的政策方向,進一步厘清民政業務框架,在改革中更加清晰地界定主體責任、更加精準地確認服務對象、更加有力地提供服務保障。在兜底性工作中強化政策協同,推進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和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并軌、推進各類救助幫扶政策有機銜接,筑牢民生保障底線。在基礎性工作中考慮群眾基本需求和財力實際,調整豐富服務內容,拓展范圍、細化內容、優化標準,合理提升服務水平。在普惠性工作中加強制度建設,積極推動老齡工作、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福利提質擴容,更加充分地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綜合效益。
高水平編制規劃
深化民政改革總體設計
“十五五”時期是加快推進改革、激發發展動力的關鍵期,編制實施好“十五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對于持續推動民政改革發展意義重大。
一是分析新形勢、找準新定位。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導全國民政系統全面革新機構職能、法治體系和制度框架,確立了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的“四梁八柱”,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達到預期目標,民政現代化建設順利實現開局起步。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但人口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區域人口增減分化對民生需求產生深遠影響,民政政策碎片化以及相關領域政府和市場關系錯位等一系列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愈發凸顯。民政事業面臨新的使命任務,要求我們圍繞人民群眾實際需求編制好發展規劃,明確下一階段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促進民政服務從兜底性、基礎性向普惠性拓展,為實現民政事業現代化遠景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提出重大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著眼于服務高質量發展、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以規劃的形式部署未來五年的戰略任務和改革措施,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常態化推動民政資源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動服務內容跨區共享、動態調節,推動服務設施有效覆蓋、集約利用,切實提高民政工作的精度和韌性。要滿足新增需求。老齡化程度高的地區要以社區為重點加大養老、助殘資源供給。人口流入城市要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公益慈善資源,提升社會救助效能。各地要以區縣為單位,以城帶鄉進一步擴大殯葬服務設施對基層的有效覆蓋。要促進區域均衡。從服務內容、項目體系和保障標準等方面,縮小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專項事務管理等領域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下轉2版)(上接1版)推廣異地受理、線上辦理等方式,為流動人口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要實現動態協調。廣泛建立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標準同物價水平的掛鉤聯動機制,促進不同類型政策之間標準協同、結果互認,避免錯漏重混現象,滿足好不同服務對象的基本需求。
三是謀劃一批重大工程項目。針對當前民政服務設施供給規模不足、局部結構不優、總體質量不高等問題,要加強對地方的政策引導,明確下一階段規劃建設的原則要求,全面摸底設施情況,根據實際需求分區域制定建設規劃和項目清單,著重補齊空白及缺口,改造老舊設施,健全養老服務、殯葬服務、社會福利三類設施網絡,力爭到“十五五”末,基本建成規模適用、層次清晰、功能協調的民政服務設施體系。
高質量用好資金
強化改革發展的財力保障
對標黨中央關于“健全預算制度”“加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適度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的部署,民政部加大了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統籌力度,進一步明確各項資金補助范圍,統一同類地區補助標準,切實提高資金效益。針對部本級彩票公益金支持民政改革任務作用不突出等問題,民政部、財政部修訂了《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福利事業資金管理辦法》,改革資金分配方式,用“因素法+項目法”代替過去單一采用因素法的分配方式,設立了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和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3類試點項目,聚焦需求最迫切的困難群眾,鼓勵基層先行先試,探索新辦法新經驗,以點帶面推進改革事項。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黨和國家戰略意圖貫穿資金使用管理全過程,圍繞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加強困難群體關愛服務、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等事項,進一步完善中央轉移支付管理,健全基于需求、財力、績效的分區分檔分配機制,深化績效評價和結果運用,以“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助推各項改革,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