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前列做示范 勇當改革尖兵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貢獻民政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政工作?;?、兜底線、暖民心、防風險、促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廣州市民政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堅決扛起走在前列、當好示范的使命擔當,圍繞民之所呼所想所盼所急,蹄疾步穩推進民政領域深化改革,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以科技賦能為手段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必須把兜底民生保障擺在突出位置。近年來,廣州抓住全國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城市契機,通過科技賦能社會救助服務,創新打造“穗救易”服務品牌,保障和滿足全市8萬余名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權益和服務需求。
新征程新起點上,圍繞全會提出的“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健全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制度”、“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等部署要求,我們將建立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資源統籌、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深化“穗救易”社會救助服務改革,全覆蓋打造線上線下雙向直達、可視可感可體驗的廣州社會救助“共助空間”,探索廣州共助新模式。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建立覆蓋困難群眾、重病重殘人員等范圍的低收入人口數據庫,構建雙監測、多維度、強服務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服務體系,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推動社會救助由“保生存”向“?;尽⒎里L險、促發展”拓展。全力推進全省兒童福利和權益保護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完善兒童福利保障政策,健全關愛保護體系,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加快推動智能化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助力改善殘疾人生活品質。
以協同發展為路徑做精做細做優養老服務
人口老齡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養老服務也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廣泛關注、人民群眾十分關切的重要民生課題。自2011年起,廣州連續14年將養老服務納入十件民生實事,落地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等6項全國試點,在全國率先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廣州養老連獲2021、2022年國務院督查激勵;長者飯堂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
新征程新起點上,圍繞全會提出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發經濟”、“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等部署要求,我們將高標準建設頤康中心(站)“1+N”(即一個街鎮頤康中心統籌調配和指導N個村居頤康服務站)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養老機構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和照護床位建設,打造認知障礙照護支持中心,優化提升長者飯堂、長者學堂服務品牌。統籌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均衡優質發展,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敬老院提升轉型,探索多種服務模式滿足農村老年人就餐、照護等服務需求。協同推進穗港澳養老服務標準銜接,推動全國首個跨境養老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推進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納入香港特區政府“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依托養老健康產業博覽會、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交流活動等平臺,推動養老科技、智慧康養創新發展,精準發力銀發經濟新賽道,激發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以作用發揮為引領賦權賦能賦責社會組織
社會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廣州堅持管育并重,推動建立社會組織“6+X”(“6”即社企聯通、資源對接、招商引資、合作交流、智力支持、人才培育,“X”即行業特色)平臺機制,社會組織規范發展、作用發揮更加明顯。
2024年1月22日,2024廣州社會組織交流大會召開,會上舉辦了“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結對幫扶簽約儀式。
新征程新起點上,圍繞全會對社會組織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我們將加強社會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建設,深化等級評估、品牌培育工作,推動社會組織管理提質增效。支持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領域成立創新性、科技類社會組織。發揮科技類社會組織在開展學術研究、凝聚科技人才、培養科研骨干、推進科學普及、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成果轉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其深度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豐富社會組織賦能提升交流平臺,健全“6+X”社會組織搭平臺促發展機制,激發大灣區社會組織“一論壇”、“一機構”、“一基金”活力,吸引區域性、全國性、國際性社會組織項目落戶廣州,促進大灣區社會組織全要素流通。用好慈善力量和社會資源,深化廣州“慈善之城”創建,大力發展社區慈善基金,搭建全市慈善資源服務綜合平臺,建立慈善行為記錄制度和供需對接發布制度、社區慈善信息共享機制,讓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在助力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以增進福祉為目標謀深謀實謀透專項服務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項改革舉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廣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社會關切的高頻為民服務事項,推動民政專項服務提質增效,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服務需求。殯葬改革入選全國殯葬綜合改革優秀案例,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全國鄉村地名管理服務試點等工作經驗在全國會議交流推廣。
新征程新起點上,我們將持續推進“鄉村著名行動”,發揮“小地名”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服務鄉村振興的大作用。弘揚傳承優秀婚姻家庭文化,深化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成效,擦亮“花城有愛”、“花城有囍”婚姻服務品牌,豐富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內涵,推動婚俗改革向鎮街、村居延伸,促進婚俗文化、旅游、時尚、創意等融合發展,推動甜蜜事業、甜蜜經濟互促互進。持續深化殯葬改革,推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鞏固和發展“1+N”(“1”即骨灰寄存,“N”即骨灰撒海、還林、花壇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體系,爭創廣東省新時代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云帆高張、大潮奔涌,印刻下人民至上的價值底色。廣州民政部門將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結合貫徹落實廣東省委具體部署和廣州市委思路舉措要求,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全面履行好新時代新征程民政工作職責使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作出民政新的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