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統性改革引領推進幸福民政建設
江蘇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謝曉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后,江蘇省民政廳通過組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召開全省民政系統專題學習座談會、舉辦民政講壇等多種方式,持續深入學習全會精神,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持把“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邏輯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結合起來,以系統性改革引領實施“幸福民政365工程”,著力推進民政工作理念、機制、舉措、方法創新,實現更精準、更溫情、更高效、更安全的發展。
聚焦精準公平
進一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質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健全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制度,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深刻體現了以系統性思維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江蘇將緊扣精準公平發力,健全完善基本民生保障體系,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以對象精準保障公平。江蘇慈善文化源遠流長,歷來注重以地方立法引導規范慈善事業發展。今年以來,省民政廳聯合省慈善總會出臺了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實施“慈善急難補充救助”“困難家庭兒童重特大疾病慈善救助”等慈善項目。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核查,有效提升對象精準度,用好“一事一議”機制,確保應救盡救。
以標準精準持續發展。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將低保標準與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掛鉤、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與低保標準掛鉤、照料護理標準分檔確定,穩步提高保障水平。
以服務精準溫暖人心。以民政部確定江蘇省為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全域試點省份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根據困難群眾實際需求,提供照護服務、生活服務、關愛服務,不斷豐富保障內容,讓群眾感受到更多溫暖,推動基本民生保障從以物質保障為主向物質與服務兼顧拓展,從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轉變。
聚焦普惠共享
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改革
《決定》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立足江蘇進入老齡化社會時間早、速度快、程度深的現實情況,堅持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以滿足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健全養老服務保障、供給、監管體系,聚力打造“蘇適養老”服務品牌。
擴大普惠服務供給。在出臺省級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明確30項服務項目的基礎上,穩步提升接受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占比,推動普惠性居家上門服務廣覆蓋。積極構建社區老年助餐、日間照料、銀發顧問服務網絡,讓老年人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出臺專項簽約政策,推進普惠養老機構發展,保障中低收入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
補齊農村服務短板。努力破解農村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低、農村失能老年人專業照護能力不足等共性問題。認真總結推廣江蘇農村養老服務改革“新沂模式”,積極推動農村敬老院體制機制改革,整合小而散的農村敬老院資源,設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通過縣級民政部門直管、委托專業機構經營、轉制為國有企業等模式,提升運營質效。
壯大專業人才隊伍。人才是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江蘇設立了全國首家本科以上層次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鞏固首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取得辦賽、參賽雙豐收的豐碩成果,以率先建立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體系為引領,打通養老服務職業上升通道,抓好職業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并行發展,讓更多高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聚焦民生經濟
進一步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蘊含著深刻的辯證哲理:一方面要找到民生與發展的平衡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另一方面要找到民生與發展的結合點,實現雙促進、雙提升。
激發社會組織動能。著力打造“蘇社有為”品牌,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社會治理第一線、公益慈善最前沿匯智聚力。今年以來,新注冊智能制造、半導體等新質生產力的社會組織981家,開展了“千社萬崗——社會組織助力大學生就業”系列活動,行業協會商會主動減免企業負擔1.2億元、惠企3.38萬家,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搶抓國家超長期國債支持“兩重”“兩新”項目建設機遇,在11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總盤子中安排3億元用于支持適老化改造。指導和幫助無錫、常州、蘇州等地結合地方產業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銀發經濟產業園區。
引導發展甜蜜經濟、地名經濟。依托豐富的文化勝地及旅游景區資源,打造網紅婚姻登記服務點,發展集婚慶、婚旅、文創等為一體的甜蜜產業。深入實施“鄉村著名行動”,提升鄉村旅游、特色農業、寄遞物流等便利度,讓地名為文化尋根、為旅游鑄魂、為產業賦能、為城市加分。
聚焦基礎賦能
進一步夯實民政改革發展根基
深化民政事業改革,亟須專業隊伍、智慧手段、堅實陣地為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專業人才賦能。深化民政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樹立鮮明的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引導教育民政干部練就鐵肩膀、修得真本領。大力推進民政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完善民政行業職稱評審、能力評價政策體系。目前,江蘇共有8個民政部授牌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全省常態化開展各類民政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
智慧手段賦能。推進民政工作數字化轉型,不僅可以提高民政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也是堵塞工作漏洞、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有效舉措。省政府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民政數字化轉型工程,加速建設全省“智慧民政”一體化信息平臺和數據中臺,助推民政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堅實陣地賦能。社工站是民政工作在基層一線的重要陣地,主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運作,具有轉型為民政工作站的充分條件。目前,江蘇部分地區正在積極推進將社工站轉為民政工作站工作,以堅實的基層陣地為民政改革舉措在基層落細落實提供有力支撐。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