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養老 | 幸福寫在他們臉上——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交出為老服務新答卷
西山腳下,永定河畔,有一處靜謐而溫馨的院落,它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讓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的殷殷囑托,見證著新時代我國養老事業的蓬勃發展,書寫著老年人愈發幸福的晚年生活。這里,就是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鎮敬老院。
時針撥回2013年12月28日,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季青敬老院,同老人們親切交談,關切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和在敬老院的生活情況。總書記要求養老服務機構要加強管理,增強安全意識,提高服務質量,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都能健康長壽、安享幸福晚年。
殷殷囑托,如春風拂過,給予了力量,指明了方向。十余年來,四季青敬老院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下,如何綻放養老服務之花?本報記者帶您一起去探尋。
“菜品花樣層出不窮,還能品嘗到各地風味”
和煦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把墻上一幅裝裱精致的照片映得金黃。“瞧,后排這個大高個兒就是我。”87歲的于之明用手指了指說道。這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敬老院看望老人時,與老人們的合影,于之明將它掛在房間最顯眼的地方。
“當時,我們合唱團正在排練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突然門吱呀一聲開了,看到進來的是習主席,我們一下就沸騰了,沒想到習主席日理萬機還能來看望我們,真是激動啊……”于之明眼里泛著光。
民以食為天。走進敬老院的餐廳,桌面擦拭得一塵不染,餐具擺放得整整齊齊。記者在餐廳門口張貼的“一周食譜”上看到,早餐有5種食物,午餐和晚餐各有4~6個菜,周一至周日每天的菜品葷素搭配,基本不重樣。
“看看我們的食譜,花樣層出不窮,花卷椒鹽的、麻醬的,包子豬肉芹菜的、素三鮮的,還有肉餅、玉米發糕……”“我們還能吃到山西的過油肉、東北亂燉、湘味小炒雞……品嘗到各地風味。”林萬惠等5位老人紛紛為“暖心食堂”點贊。
醫療服務是每位老年人的迫切所需。去年,敬老院對醫療用房進行了改造提升。“藥品從原來的100多種增加到了300多種,同時增加了理療、按摩、針灸等中醫科服務。”工作人員介紹說,該院還與航天中心醫院、四季青醫院、四季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小病在咱們院里基本上都能夠解決,如果有大病的話,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轉院。”
“14年前坐著輪椅進來,如今學會了幾十個舞蹈”
“當時,我正在西大廳專心致志做手工,一扭頭突然看到習主席走過來了,我激動得立馬站起來跟主席握手,舍不得松開啊!心里熱乎乎的!這些就像發生在昨天,永遠都忘不了……”70歲的徐建華幸福地回憶道。
“14年前,我是坐著輪椅進來的,現在我腿腳利索,還成了舞蹈隊的骨干成員呢!在這里我學會了幾十個舞蹈……”住進敬老院之前,徐建華患乳腺癌,動了兩次大手術,身心都受到了重創。“到這里之后,我參加了很多活動,身心也健康多了。”除了舞蹈課,她還參加唱歌和手工課,“這些活動都是免費的,還有專業的老師領著我們玩,別提多開心啦!”
詩詞朗誦、讀書會、唱歌課、手工課……88歲的邵譽培平時參加的文體活動也不少,但她最喜歡的還是布貼畫。“我年輕時就喜歡畫畫,他們都說我有藝術細胞,其實我哪有什么藝術細胞,只是平時用心觀察,能靜心創作。”邵譽培樂呵呵地一邊說著,一邊從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創作的一大沓作品,并一一介紹起來。“比如這幅小鳥的圖案,你得先觀察小鳥的形態、眼神,然后畫出輪廓來,再用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碎布片去裝飾……”說起自己擅長的領域,邵譽培神采飛揚。
為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該院著力打造文史者、思考者、創造者、運動者、娛樂者等“夕陽五者”活動品牌。“文史者對應讀書會、歷史講座、文學欣賞等活動,思考者對應思維訓練游戲、數學趣味挑戰、懸疑故事分享會等,創造者參與手工制作、園藝種植等實踐。”院長簡曉慧介紹說,將康復融入文娛、教育活動當中,讓老年人有質量地享老,同時也為敬老院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幼兒園的防護措施,也用到托老所里了”
進入敬老院,一條紅色的健身步道讓人眼前一亮,上面繪有一些趣味健康小知識。“人車分離的設計,讓我們更有安全感。每次走在上面都感覺腳下生風,心情也特別舒暢。”一位老人說道。
安全從細節著眼。采訪中多位老人提到,院里的窗簾全部換成了防火阻燃的材質;各棟樓之間設計了環形通道,穿行其中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屋里所有桌角都安裝了保護套,防止老人磕碰。
“桌角晶瑩剔透的保護套看起來就像三瓣花,既安全又漂亮,哈哈,幼兒園的防護措施也用到我們托老所里了,我們這些老頑童好享受啊!”焦紀巳老人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另外,我們每個人還有守護我們的求救定位器,不論走到院里什么地方都可以隨時求救,安全時刻有保障,這就是我們的護身符啊!”
今年,敬老院對院內護理呼叫平臺進行升級,該平臺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實現實時定位老人位置,構建主動雷達報警系統,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可立即啟動報警程序并精準確定老人位置。在老人們的房間內,也安裝了智能化安全系統,可自動識別老人的安全狀況。“比如,老人在衛生間停留時間過長或出現意外,雷達就會認定為異常情況并報警,老人也可手動消除報警。”簡曉慧說。
此外,院內定期組織綜合檢查、專項檢查,開展安全知識理論和實操培訓,全方位筑牢安全墻、防護網。
“硬指標和軟服務,雙管齊下”
85歲的張美茹雖滿頭銀發,但精神矍鑠,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爽朗的笑聲。“這里哪都好,生活上我們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精神生活也豐富多彩。你看我做的手工作品,多漂亮啊!我還唱歌、跳舞,參加演出呢!”張美茹所住的房間陽光充足,幾盆綠植在她的精心照護下生機勃勃。
75歲的陳學良在大廳里自娛自樂彈起了鋼琴,享受著愜意的時光。“我住了快一年了,到這以后身體比原來強多啦。我原來一個人在家生活沒有規律,這兒環境好、伙食好,還有很多活動,現在檢查身體各方面指標都正常了,心情特別愉快。”
歲月悠悠,四季青這座有著66年歷史的敬老院,從最初為孤寡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逐漸發展成為集居住、護理、醫療、康復、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機構,如今服務400余位老人,平均年齡85歲。
近年來,敬老院大力加強標準化建設,在護理、醫療、膳食、消防安全、休閑娛樂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實現服務內容的明確化、服務流程的規范化、服務質量的可控化,全院170余位工作人員實現100%培訓上崗。
“硬指標和軟服務雙管齊下。”簡曉慧平日里給員工開會,每次都強調要多關注老人的需求,多給予人文關懷,做到更細心更耐心更用心。比如,鼓勵老人“隨手拍”,不放過院內任何一個瑕疵;每個月都給當月生日的老人舉辦集體生日宴;定期邀請心理專家上門,通過音樂療法、舞動療愈等活動疏導老人與職工的情緒……
四季輪回,溫情常在。“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家一般的溫馨,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簡曉慧感慨道,“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我院,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對老年群體的關心愛護,這也激勵我們堅定為老服務初心,傾盡全力為老人們打造頤養福地。”
離開四季青敬老院時,夕陽的余暉灑滿了整個院子,在紅花綠草的映襯下五彩斑斕。老人們或三五成群地聊天,或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散步,他們每個人都笑容滿面地跟我們熱情地打招呼……歲月在這里變得柔軟而溫暖,而他們的笑臉,是對總書記囑托最好的回應。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