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青海:守牢職責使命 增進民生福祉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2024-10-16

① 青海省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特教班的老師們為殘疾兒童舉辦充滿儀式感的入學典禮。

② 青海省西寧市民政部門工作人員開展入戶調查,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應保盡保。

③ 青海恒生長者照護中心護理員在互助土族自治縣上門為老年人測量血壓。

④ 青海省西寧市老年活動中心開展“暖暖冬至日,濃濃敬老情”主題活動,為空巢老人送去節日的祝福和關愛。

⑤ 青海省西寧市民政局會同多部門聯合舉辦“緣定幸福西寧·攜手共創未來”集體婚禮。

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以來,青海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青海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扎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努力讓全省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民政應有的貢獻。

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臺階

青海省堅決扛起民政兜底保障政治責任,圍繞“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深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2016年至2020年,累計將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如期完成“社會救助兜底一批”的重任;先后將17.24萬已脫貧建檔立卡人口納入農村低保,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省民政廳低保兜底保障扶貧工作辦公室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青海省推動省級層面出臺《青海省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和《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構建多元參與“大救助”格局的實施意見》,相繼制定低保、特困、低邊、支出型貧困等救助對象審核確認辦法,全力織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網。5年來,累計救助各類困難群眾近300萬人次,累計支出救助資金150億元。

今年,青海省遭遇強降雨,次生災害風險大,省民政廳及時召開防汛減災工作部署會,調動一切力量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5年來,青海積極應對疫情災情多重考驗,為遇困群眾筑牢安全網。2021年瑪多地震下撥應急救助資金5000萬元、安排災后重建資金1293萬元;2022年救助因疫遇困群眾8.7萬人次,發放救助補助資金9000多萬元;2023年甘肅積石山地震發生后,及時向1764戶受災群眾發放急難型臨時救助金731.91萬元,為受災嚴重的三縣困難群眾提前發放救助資金8093.13萬元,及時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遇困群眾身邊。

近兩年,省民政廳深入西寧、海東、海北、海南4個市(州)9個縣(區),對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和社會救助重點工作進行實地調研督導。鑒于城鎮、農村、牧區特點不同、類型多樣,青海持續深化社會救助工作創新實踐,加強對于分層分類救助工作的指導。開展低收入群體精準認定和動態監測,推行低保審批權限下放和服務類社會救助,建立急難救助12小時答復和24小時救助機制,成立1614人的鄉鎮社會救助經辦員隊伍,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基層社會治理活力日益彰顯

青海全省社會組織登記數量已達5600余家,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實現應建盡建,脫鉤改革任務按期完成,5年來累計引導社會組織投入資金2.9億元參與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工作,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有效發揮了社會組織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的積極作用。

慈善事業發展勢頭強勁。青海省民政部門指導各地加強慈善組織登記認定、信息公開,規范公開募捐活動,目前全省共有慈善組織(基金會)61家,累計支出捐贈約15億元,備案慈善信托項目61個,涉及資金2億元,累計銷售福利彩票60.97億元,籌集公益金19億元,解決就業崗位1600多個。

作為多民族聚居地區,青海扎實做好與甘肅、四川和西藏、新疆4地的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持續加強平安邊界建設。通過壓實屬地責任、強化溝通交流、建立協商機制,穩妥處置因資源開發利用等引發的界線矛盾糾紛隱患,有力維護了邊界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穩定。

移風易俗工作全方位深入推進。青海在省級層面每年召開現場觀摩推進會,把軟任務辦成硬實事,切實減輕各種人情負擔。大力推廣移風易俗優秀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省民政廳組織編印了《全省優秀村規民約選編》和《全省移風易俗優秀案例匯編》,大力推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乙日亥村婚喪事簡辦和約束高價彩禮示范點建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治理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管理辦法、大通縣橋頭鎮老營莊村“兩委”細化村規民約引導群眾主動執行等經驗做法。喪事簡辦、婚事新辦、孝親敬老成為新風尚,移風易俗工作得到各族群眾有力支持和真心響應。目前,全省農村地區結婚彩禮普遍壓減到8萬元以內,治喪天數普遍控制在3天以內。

基本社會服務供給提質增效

青海省牧區范圍大、面積廣,農村獨居老人較多。依托省情特點,青海著力打造高原特色養老服務模式。為了讓老人們都能享受到營養豐富的“一餐熱飯”,青海積極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建設街道“中央廚房”及社區“愛老幸福食堂”。

“我們每天準備200余份午餐,考慮到老年人用餐需求,食堂在烹飪時盡量做到少油、少鹽,合理搭配套餐,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口味和膳食要求。”大通縣中央廚房廚師康春來說。

餐廳內整潔有序,每到用餐時間,老人們陸續前來用餐;送餐車滿載熱氣騰騰的餐食,把關愛和溫暖送到老人們身邊。“從去年開始送餐到現在,每天中午都送一次,味道特別好,有面片、洋芋、蓋澆飯等,每天都不重樣。”湟源縣城關鎮麗都新苑小區居民劉奶奶對送餐上門的服務贊不絕口。吃飯問題解決了,還能和老鄰居、老伙伴們閑話家常,老人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青海建立了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制度并發布實施基本養老服務清單,5年來累計投入 31億元,實施養老基礎設施新建、改擴建項目670個,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扎實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和能力提升,為全省10萬名經濟困難和高齡老年人提供政府購買基本養老服務。2023年5月,西寧市被國務院辦公廳評為“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10個地區之一。202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被民政部、財政部評為2022年度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優秀”地區。

特殊兒童群體是青海省重點關注的群體之一。青海推動設立了由民政、教育、衛健等相關部門組成的省、市、縣三級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小組,統籌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5年來,累計為各類困境兒童發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2.25億元,并持續實施孤棄兒童助醫助學項目,明確了推動國內家庭收養殘疾孤棄兒童的相關保障支持服務政策,為殘疾孤棄兒童回歸家庭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提升了困境兒童關愛保障水平,著力織密扎牢特殊兒童群體關愛保護網。

在政策推動下,青海婚姻管理系統實現全國聯網,縣級獨立婚姻登記場所實現全覆蓋。惠民殯葬和節地生態安葬政策全面落地,累計發放節地生態安葬獎補資金近2900余萬元。流浪乞討源頭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救助人員從平均每年5600人次下降到3850人次。殘疾人服務保障精準度與覆蓋面全面提升,年均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5億元。各類專項社會事務服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民政事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

切實可行的制度是推進具體工作的基礎。青海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10余個文件,制定、修訂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兩項補貼等行業政策130余項,編制實施《青海省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養老、殯葬兩個專項規劃,為推動青海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青海建成運行民政統一公眾服務平臺、五級民政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等信息載體,有效滿足了各族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青海省陽光慈善監管信息平臺被納入區塊鏈國家創新應用試點。

依托省委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要求,青海各地扎實履行平安邊界建設、流浪乞討源頭治理、社會組織規范發展、未成年人有效保護等職責職能,妥善處置各類矛盾隱患。針對民政領域的服務對象,以集中宣講、談心式宣傳等方式,講好平安建設故事,切實提升群眾對平安建設的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有力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嚴”,青海省民政部門堅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黨紀學習教育,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強化對干部的經常性監督,省民政廳被命名為全省首批“省直模范機關”。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