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湖南:不折不扣兌現承諾 用心用情為民造福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2024-09-27

① 湖南省臨武縣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② 湖南省民政廳駐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羅家水村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圍繞千年銀杏景區建設,積極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

③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民政局指導社會組織開設書畫公益課堂。

④ 湖南省南縣南洲鎮中心敬老院護理員悉心照顧老人。

⑤ 湖南省第七屆國潮集體婚禮在湘潭市雨湖區舉辦。


奮斗鑄就歷史,奮斗開創未來。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以來,湖南省民政系統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作出積極貢獻。

永葆為民初心

在胸懷全局、服務大局中擦亮民生底色

湖南始終把民政工作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定位、統籌,樹牢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弘揚“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在胸懷全局、服務大局中擦亮民生底色,讓民政工作更加走心、更加暖心、更富愛心。

民政工作事關黨的執政基礎。湖南省民政廳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政治保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責任。抓實機關黨建,建設“四強”黨支部,嚴格落實 “三會一課”制度,常態化開展“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

緊抓黨建凝聚人心,以民政工作贏得民心。湖南省民政廳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開展“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活動,組織“百村調研”“百院調研”“進千院入萬戶”等,緊盯特殊困難群體、“一老一小”等關心關注的問題,確保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做實。大力建設清廉民政,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傳承”領導干部家風建設警示教育,鍥而不舍推進作風建設,嚴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讓全省民政系統政治更清明、部門更清廉、作風更清正。

政務服務窗口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2020年以來,湖南省民政廳立足政務小窗口,做優便民大服務,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圍繞“一件事一次辦”,推動32個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入駐省政務大廳,探索建立“容缺辦、便捷辦、幫代辦”工作機制;推動民政53項服務入駐“湘易辦”,實現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雙提升。

民政領域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法治保障。湖南省民政廳堅持立法“大塊頭”與“小快靈”相結合,2019年以來出臺《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若干規定》《湖南省社區居家養老助餐服務若干規定》《湖南省行業協會管理辦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若干規定》4部地方性法規規章,發布省級地方標準25個,推動省委、省政府及省兩辦出臺重要政策文件9個,用法治力量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及時回應群眾呼聲、增進人民福祉。

湖南省民政廳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檢查,鞏固民政服務機構消防審驗達標成果,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牢牢守住兜底保障底線,全面落實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給予特殊困難群體特殊關愛。

聚焦社會關切

在扛牢主責、落實主業中加強民生保障

民政工作觸及生活方方面面,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湖南民政聚焦社會關切,注重在兜底、增效、公平、服務上讓群眾可感可及,在扛牢主責、落實主業中加強民生保障。

湖南精準高效兜牢基本民生,持續提高救助保障標準。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03元、每人每年6182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98元、每人每月92.2元。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173.38元,集中養育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1653.6元。

湖南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全力加強老區幫扶、駐村幫扶,繼續保持各項兜底政策穩定。截至目前,全省防止返貧監測人口中有31.37萬人被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保障范圍。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大力推進低保擴圍增效。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湖南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通過深化新時代老齡工作統籌協調,提升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優化養老服務整體發展格局,促進銀發經濟蓬勃發展,營造全方位社會適老化環境,進一步形成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同時,湖南質效并舉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編制實施全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高齡津貼、百歲老人長壽保健補貼、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實現全覆蓋。全省目前建成機構養老床位18.66萬張、社區養老設施2.9萬個、家庭養老床位2萬余張,開設助餐專區6000余處。連續3年將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完成適老化改造10.1萬戶。近3年累計培訓養老護理員20萬余人次,推動全省60個縣(市、區)實現鄉鎮敬老院縣級統籌統管。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湖南省民政廳聚焦幼有所護,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利劍護蕾”專項行動,實施兒童福利機構管理和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建立困境兒童精準保障、多元救助、心理關愛機制。

湖南加強社會組織風險防范和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聯合執法、信用信息管理等機制,“零容忍”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引導3000多家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建成基層民政社會工作服務站(點)1.43萬個,聯動近1萬家社區社會組織、230多萬名志愿者,年均鏈接社會資源5000余萬元。

堅持文化引領

在踐行理念、開拓思路中展現民生情懷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湖南省民政廳堅持文化引領,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文化內涵,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用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推動政策落地見效。

地名是文化載體,連接過去與未來。湖南在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中,加強鄉村“老地名”“鄉土地名”保護,讓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都有溫暖的名字,承載更多鄉愁;為地名賦能、文旅加力,探索“地名+文旅”“地名+歷史文化”“地名+特產推廣”等模式,把地名文化更好更快轉化為“金山銀山”。截至目前,全省命名更名鄉村地名6775條,設置維護鄉村地名標志11312塊,安裝樓門(戶)牌近12萬塊。突出文化傳承,持續挖掘區劃地名文化,講好地名故事,編纂地名典志,擦亮“三湘地名行”文化品牌。

慈善是社會的溫度,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湖南積極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在建設陽光慈善的基礎上,搭建慈善綜合服務平臺,試點建設基層慈善空間,支持社區設立慈善基金,暢通“全民慈善”路徑。實施“‘湘’當有愛”系列工程,擦亮“愛心改變命運”等品牌。舉辦“中華慈善日”“學雷鋒志愿服務月”主題活動,開展評選表彰,發布區域慈善指數。通過踐行福彩“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發行宗旨,深耕“四新協同”新路徑,努力將福彩打造成“隨手公益、隨手可為”的公益平臺,讓“福澤瀟湘”公益品牌深入人心。

婚喪習俗改革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湖南省民政廳聯合有關部門,持續通過政策引導、宣傳引導、文化引導,倡導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持續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工作,通過探索特色婚俗禮儀、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宣傳良好家風家教等方式,創新婚姻管理服務模式,著力提升婚姻登記的儀式感和幸福感。連續舉辦七屆國潮集體婚禮,引導新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倡導婚事新辦簡辦,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延展“頒證—集體婚禮—婚姻家庭教育”的公益服務鏈條,持續創新“婚姻+文旅”“愛情+文旅”模式,引領“婚慶+”產業蓬勃發展。找準喪葬領域移風易俗突破口,通過連續舉辦“清明文化節”宣傳活動,以弘揚優良傳統、尊崇英雄烈士、倡導文明祭掃、推廣生態安葬為重點,講述黨史中的清明、家風中的清明、家國中的清明、民俗中的清明、詩韻中的清明等故事,引導群眾厚養薄葬、喪事簡辦,讓移風易俗深入人心。

湖南省民政廳還與主流媒體共同策劃開展“縣委書記縣長談民政民生”“我們的節日”“湘地湘名”“三湘怡養”“三湘新風拂面來”等主題宣傳活動,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民政事業的良好氛圍,凝聚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正能量。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