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福建:奮力繪就幸福民生山海畫卷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2024-10-23

福建省云霄縣彩虹公益聯合會志愿者陪留守兒童做游戲。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洪山鎮錦江社區老人在錦江久號長者食堂就餐。

福建省召開首屆“福建慈善獎”表彰大會。

福建省民政廳舉辦第二屆閩臺“山盟海誓”集體婚禮。

福建省民政廳舉辦“潤心伴成長 同心護未來”2024年“六一”兒童關愛服務主題活動。

福建省民政廳舉辦第二屆閩臺“山盟海誓”集體婚禮。


近年來,福建民政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傳承發揚習近平總書記留給福建的寶貴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和“四個更大”等重要要求,全面落實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部署要求,讓一張張“民生清單”得到落實,讓一條條“幸福賬單”得到了兌現。

強化基本民生保障“民安福”

在霞浦縣溪南鎮西安碼頭附近的農村,高峰時有兩萬多名居民從事海產養殖,他們需要長年生活在海上,以前所有公共服務都要上岸辦理,非常不便。于是,縣民政局便把“社會救助政策問答”“老年人優待證辦理提示”等政策宣傳材料送到海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漁民無需上岸就能辦理多種民政服務事項。而且,鎮民政辦主任每月還會分兩次到海上社區宣講政策、答疑解惑。至此,陸地和海上的基層民政工作都打通了“最后一百米”。

近年來,福建省持續推進社會救助提標、擴圍、增效,建立了全省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系統,將100多萬低收入人口納入常態化監測范圍。2019年,福建實現低保和特困供養保障標準城鄉一體化。2021年,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福建省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實施方案》,將社會救助保障對象由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向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人口擴展。同年,取消戶籍地限制,由急難發生地鄉鎮或縣級民政部門對遇困群眾實施臨時救助。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基本建成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截至2024年6月,全省近70萬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享受基本生活保障,28萬名低保邊緣家庭成員被納入專項社會救助范圍,低保、特困人員每年人均保障標準分別達10112元和25380元。近5年來,全省累計救助臨時遇困群眾110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金達17.3億元,各類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今年暑期,福建省80多個縣(市、區)的民政部門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為留守及困境兒童舉辦了“福蕾行動計劃”主題夏令營,講授安全知識、培訓救護技能、組織開展心理拓展活動,培養孩子們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2020年以來,全省實施“福蕾行動計劃”,開展各類關愛服務活動2.3萬場。在特殊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方面,福建省出臺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辦法,建立省、市、縣三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制。截至2024年6月,集中養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分別達每人每月2213元和1792元,并建立了自然增長機制。

在殘疾人福利工作方面,從2020年起,福建省建立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截至目前累計惠及殘疾人388萬人次。2021年、2022年分別實現殘疾人兩項補貼“全程網辦”“跨省通辦”及補貼申領“一次不用跑”。

提升基本社會服務“共享福”

一家長者食堂在老人心中的分量有多重?2023年12月10日,結婚70年的胡安榮和老伴拍完紀念照后,特意來到位于三明市沙縣區鳳崗街道府前西路的慈善長者食堂就餐。寬敞的飯廳、多種菜品備選、明廚亮灶、黃金地段等一系列優勢讓這家食堂多年來一直頗受歡迎,單日客流量超過300人次。近年來,在民政部門的推動下,從“黨支部領辦+”、毗鄰村莊聯建,到餐飲店鋪承辦、中央廚房配餐,八閩大地上幸福食堂的經營形式不斷創新,物美價廉的長者食堂(老年人助餐點)已有3000多個。

近年來,福建省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福見康養”幸福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等80余份省級政策法規和配套文件。從2017年起,福建已連續8年將養老服務工程納入省委和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省級福彩公益金80%以上用于養老事業發展,累計投入20.2億元。全省累計建成755所鄉鎮敬老院、1萬多個農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活動中心等設施,建制村養老設施覆蓋率已達72%。

在婚姻登記領域,福建省在福州、泉州等地建設了一批戶外頒證基地和公園式婚姻登記點,推動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婚俗新風。自2023年起,福建試點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業務,目前已累計辦理跨省婚姻登記3.6萬對。

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全面免除困難群眾的基本殯葬服務費,51個縣(市、區)將免費服務對象的范圍拓展到全部戶籍居民。

近年來,福建省積極推動地名文化保護傳承,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講好福建地名故事,助力鄉村振興。2022年以來,福建已連續3年組織“有福的地方是我家”地名文化展播系列宣傳活動,視頻短片榮獲“第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中國民政單元最佳作品獎。

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和諧福”

利用社區里的架空層和邊角地開辟納涼點、健身路徑、口袋公園等,讓居家養老的老人有個健身好去處…… 近年來,通過推廣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軍門社區“13335”工作法、探索創新黨建引領近鄰服務模式等方式,福州各地的社區(村)積極完善助幼、助教、助醫、助老、助困等服務內容,推動打造“15分鐘近鄰服務圈”。全省鄉鎮(街道)實現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全省持證社會工作者人數達5.6萬人。通過實施一系列舉措,全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和諧。

在支持社會組織規范有序發展方面,全省登記社會組織達3.3萬家。積極試行社會組織年報制度改革,如期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嚴厲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清理一批“僵尸型”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生態環境更加優化。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全省1269家行業協會商會累計減費超過1億元,惠及企業達2.3萬家。

在慈善領域,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傳承弘揚樂善好施慈善文化,在民政部門正式登記的慈善組織近千家。截至目前,已連續舉辦了六屆“善行八閩”——公益慈善項目大賽,培育慈善項目近1700個。引導慈善力量在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23年9月召開首屆“福建慈善獎”表彰大會,引導各界力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福建省84個縣級行政區中,有69個革命老區,其中有36個在原中央蘇區范圍。為推動老區振興,自2020年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陽光1+1”牽手計劃,惠及老區群眾325萬人次。同時,發揮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的優勢,加強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工作,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精神。

增進閩臺融合發展“同心福”

“現在惠臺政策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讓下一代去拼去闖,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在今年10月12日至13日開展的2024閩臺婚姻家庭交流懇談活動中,兩岸婚姻家庭中的創業者代表劉進裕說出了很多在閩臺胞的心聲。福建是兩岸婚姻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省份,閩臺同胞超12萬對喜結連理,占全國兩岸婚姻總量近1/3。近年來,福建省通過舉辦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閩臺婚姻家庭融合發展懇談會、閩臺集體婚禮等活動,持續深化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

社會組織是兩岸民間交流的平臺載體之一。近年來,福建民政部門批準成立了服務海峽事務的社會組織,目前全省該領域社會組織已有154家。同時,鼓勵臺胞加入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及行業協會,明確在閩的臺灣科技人員可擔任社團理事及以上職務。2023年10月27日,平潭綜合實驗區嵐臺同心社工服務中心通過審批,成為全省首個由臺胞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社會組織。

為了讓符合條件的在閩臺胞在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福建著力打造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同城生活圈”。為吸引臺商投資設立養老服務機構,福建民政部門編制了養老照護領域兩岸共同標準,推動養老產品開發、機構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閩臺交流合作。同時,建立臺胞救助中心,并實現設區市全覆蓋。2024年5月,省民政廳出臺《臨時遇困臺胞救助服務導則》,進一步規范救助機構提供的臨時遇困臺胞救助服務,為在閩臺胞提供更安心的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