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西藏:聚焦聚力改革發展 全心全意保障民生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2024-10-23

西藏自治區瓊結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工作人員為機構老人過生日。

西藏自治區民政工作人員對錯那市和措美縣存在界線模糊地區進行勘界。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工作人員走訪慰問分散供養老人。

2022年8月6日,“我在西藏有棵樹”公益項目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南山公園啟動。

2023年8月,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西藏自治區民政廳和西藏自治區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在北京共同組織開展“福彩圓夢——北京歡迎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吾金扎西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聚力保民生、兜底線、救急難、保穩定、促發展,推動民政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堅持政治引領

全面加強黨對民政工作的領導

西藏自治區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在全區民政系統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大學習活動,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員干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采取“四集中學習”(集中時間學習、集中地點學習、集中人員學習、集中內容學習)方式,組織黨員學習黨章、黨規、黨紀,深化廉政警示教育,推動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從政治建設、能力提升、管理提質、主責主業、改革難點、數字賦能等方面入手,在民政系統深入開展以“六個方面要效能”為主要內容的改進作風狠抓落實機關效能建設,著力打造“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機關工作質效得到明顯提升。突出政治標準,著力鑄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進一步激發,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得到持續鞏固和發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縱深推進

聚焦助力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深入實施“社會救助”“一老一小”民生工程。西藏自治區構建社會救助領域“管肚子”“三同步”工作機制,組織開展“民政政策進萬家 黨的恩情記心頭”主題宣講活動1730余場,受教育群眾達17.9萬余人次。出臺落實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和兒童福利機構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雙十條”具體措施,在全區92個“一老一小”服務機構和民政服務對象中深入開展“感黨恩”“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宣講活動3000余場,受教育群眾達100余萬人次。組織“五老”宣講團,深入各類中小學校、兒童福利機構開展民族團結主題宣講400余場,參與其中的青少年達10萬余人次。

優化婚姻登記服務管理,完成全區75個婚姻登記機關標準化建設,構建婚姻家庭心理疏導、危機干預等輔導服務機制。建立20余個藏漢特色相結合的結婚頒證儀式廳,藏漢結婚登記共2412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8月,自治區民政廳被命名為“第二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

聚焦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建,著力推進基本民生保障領域制度設計。西藏自治區建立了政府牽頭,民政部門負責,發改委、教育、財政等有關部門參與的社會救助聯席會議機制。先后以自治區黨委、政府和部門名義出臺30余項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殘疾人福利保障等領域的政策文件,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政策體系建設。將臨時救助審核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建立鄉(鎮)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和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切實增強臨時救助政策的時效性與可操作性。

建立民政領域重點民生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每人每月947元和每人每年5340元,集中供養和城市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每人每年14778元;農村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達每人每年8010元。全面落實低保“單人戶”“漸退機制”政策,截至2024年5月底,低保“單人戶”共16697人。

結合全區人均壽命等因素,適度放寬無勞動能力特困人員年齡條件,三類區放寬至58周歲,四類區放寬至55周歲,受惠特困人員1379人。下發中央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66.25億元、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7.83億元、經濟困難高齡和失能老年人補貼資金2011萬元、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和兒童福利機構運行和人員經費4.5億元,有力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截至目前,全區低收入監測對象有26.1萬人,城鄉低保對象有16.9萬人、特困人員有1.27萬人、孤兒有3772人、重度困難殘疾人有10.6萬人,全區81家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5778人,11家兒童福利院收養孤兒3772人。116家農村幸福院累計提供服務6.9萬人次,65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養老服務69.8萬人次。

2019年至2024年10月20日,福利彩票銷售額達66.8億元,累計籌集公益金19.06億元。其中,2023年全區福利彩票銷售8.85億元,籌集公益金2.4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8.53%和78.95%,增幅居全國首位。

聚焦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創建,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創新。西藏自治區將環境衛生、生態保護、鄉風文明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指導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5000余個,充分發揮村(居)民委員會作用,引導群眾樹立環保意識、倡導文明新風。

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深入推進綠色生態殯葬。近年來,累計投入4.3億元,實施7地(市)殯儀館新建(改擴建)工程和殯葬設施設備購置項目。落實殯儀館工作人員特殊崗位津貼,加強殯葬人才隊伍建設,殯葬服務能力有效提升。投入6.28億元,實施156座天葬臺維修改造項目。2024年1月份,西藏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和慈善事業促進處獲評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

動員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生態文明高地創建,積極培育發展生態環保類社會組織。截至目前,全區共登記成立社會組織894家。其中,生態環境保護類社會組織17家。自治區民政廳指導自治區慈善總會積極推進“我在西藏有棵樹”公益慈善活動,累計籌集慈善公益資金1.8億元用于支持拉薩南北山綠化。2023年,西藏自治區慈善總會獲評“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

出臺落實邊境地區差異化社會救助政策。2021年以來,對邊境縣(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按照自治區當年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發10%的最低生活保障金。2024年已累計為邊境縣(區)11198名低保對象增發10%低保金共235.58萬元。同時,在高齡老人健康補貼,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等方面,西藏自治區對邊境縣(區)在當年自治區標準上再提標10%。累計投入1.02億元用于實施邊境縣(區)34個農村幸福院建設項目,邊境縣(區)養老服務等基本服務提質增效。

不斷加強定點幫扶工作,以實施“四黑”(黑青稞、黑藏雞、黑白花奶牛、黑藏豬)品牌推廣、美麗鄉村旅游示范、抵邊村社工服務、民政服務能力提升為抓手,推進定點幫扶隆子縣各項工作,助力固邊興邊強邊。

堅持固本強基

基層基礎工作扎實開展

法治建設持續加強。西藏自治區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等領域民生保障政策制度更加完善。民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落地落實,建立完善普法責任制,深入推進精準普法。

數字民政建設加快推進。在民政部、各援藏省(市)民政部門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區通過深入調研,統籌謀劃推進民政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民政部“金民工程”包含的14個子系統應用已完成落地實施。民政34項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核對信息平臺與全區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實現對接。投入1000余萬元,試點推進拉薩、山南智慧養老服務項目。投資485萬元的西山殯儀館智慧殯葬系統完成初驗。通過積極打造“數字民政”,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為民服務效能得到極大提升。

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有效提升。西藏自治區積極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行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等領域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有效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大力推進全區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著力破解基層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專業性不強等問題。截至2023年年底,全區已通過福彩公益金、援藏資金建設社工站239個,持證社會工作者達777人。

民政系統援藏工作縱深推進。西藏自治區建立完善援藏省(市)和受援地(市)民政部門雙向對接機制,突出人才援藏、智力援藏,充分借助援藏資源和力量不斷提升全區民政事業發展內生動力。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