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書寫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① 在新疆昌吉市厚德康養家園,工作人員為老年人過集體生日。
② 在新疆賽里木湖婚姻登記中心,一對新人拍照留念。
③ 在新疆呼圖壁縣園戶村鎮農村幸福大院,工作人員陪老人散步、聊天。供圖@視覺中國
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政廳舉辦“福彩圓夢——北京歡迎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以解決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上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推動民政事業邁上新臺階、站上新起點。
兜底更有力
社會救助體系日益完善。新疆聚焦特殊困難群體,基本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推動出臺進一步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確低收入人口覆蓋范圍、認定標準和幫扶舉措;先后兩次開展全域全員低收入人口摸排、核查工作,將符合條件者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將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列入“三保”資金范圍,2019年以來,中央和自治區累計安排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513.07億元;建立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動態增長機制,目前全區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為不低于每人每月678元、507元,城市特困和農村集中供養特困標準不低于每人每月1035元,農村分散供養標準不低于每人每月690元。調整完善自治區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推進建立健全縣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印發涵蓋14個部門救助內容的42項“聯助清單”,形成救助合力;聯合18個部門、9家金融機構開展社會救助家庭信息共享和交叉比對,實現“網上數據核+基層實地核”的跨部門、多層次精準核對,截至目前,全區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共收錄信息227.7萬條。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將全區防止返貧對象中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社會救助保障范圍,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作出重要貢獻。
兒童關愛保護穩步推進。新疆堅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推動兒童福利事業全面進步。強化兒童福利保障投入,落實資金4.47億元、實施項目120個,支持兒童福利領域設施建設;健全困境兒童常態化主動發現機制,實現精準識別、應保盡保。穩步抓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切實加強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做好康復、家庭監護等工作,2019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5117萬元用于“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累計投入資金5122萬元實施孤殘兒童醫療康復“明天計劃”,保障孤殘兒童權益。推動各級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制,持續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出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推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條例》修訂工作。
困難殘疾人福利和服務水平加速提升。新疆立足“弱有所扶”目標定位,切實保障殘疾人權益,增進殘疾人福祉。制定《關于進一步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管理的意見》,進一步健全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和定期復核機制,2019年以來,先后3次提高補貼標準,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6.1億元;實施“全程網辦、跨省通辦”和主動服務,建立完善工作協調、主動發現、監測預警等機制,殘疾人兩項補貼精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制定出臺“精康融合行動”實施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社區康復政策體系,部署開展為期3年的“精康融合行動”,明確目標任務,全區共打造社區康復服務站點82個。投資7900余萬元用于強化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和設施改善,全區已投入使用的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有8所,對符合條件的困難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或社會化照護服務。
服務更暖心
養老服務工作開創新局面。新疆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幸福感持續增強。出臺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文件,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2019年以來,統籌資金22.21億元支持公辦養老機構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連續兩年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納入自治區十大民生項目,統籌各類資金6.59億元,建成222個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截至2023年年底,全區共有養老機構808家,床位7.22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4.37萬張;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23個,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742個。2019年以來,累計落實資金6.67億元,為全區34萬余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基本生活津貼,累計實施免費體檢約66萬人次。統籌中央預算內、中央及自治區彩票公益金2.49億元支持全區公辦養老機構消防改造提升;有序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堅大整治等專項行動,推動養老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
婚姻、殯葬服務效能得到新提升。新疆堅持問題導向,穩妥有序推進婚姻登記和殯葬管理改革,讓婚姻登記工作利民惠民,讓殯葬管理工作回歸公益性、普惠性、服務性。加強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實現婚姻登記機關智能化設備、縣級以上婚姻家庭輔導室全覆蓋,各級婚姻登記機關開展婚姻家庭輔導、結婚頒證等特色服務,婚姻登記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推進婚姻登記信息化建設,實現婚姻電子證照全量生成;推進婚姻歷史檔案電子化工作,累計完成婚姻歷史檔案電子化近700萬件;確定34個自治區級婚俗改革實驗區,營造良好婚俗改革社會氛圍;今年5月起,正式實施新疆戶籍居民婚姻登記“全區通辦”,有效滿足全區居民異地辦理婚姻登記需求。殯葬管理工作能力全面加強,深入開展殯葬價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經營等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殯葬行業秩序;加快推進殯葬信息化建設,開發自治區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加大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19年以來累計爭取各項資金4.25億元,新(改、擴)建殯葬服務設施項目、設施設備配備項目120個,群眾治喪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管理更規范
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全面優化。新疆堅持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全面領導,社會組織管理能力和發展水平實現整體提升。民政廳認真履行黨建協同職責,牽頭組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專項組,成立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嚴格落實相關工作機制,推進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制定出臺系列文件,穩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于2020年完成脫鉤改革任務。社會組織布局不斷優化,圍繞區域發展戰略和重點產業布局,優化政策供給,支持相關社會組織依法登記;持續推進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全區登記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4.3萬家,建立孵化基地431個;持續開展“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整治社會組織1121家。嚴把社會組織登記入口關,加大社會組織執法檢查力度,社會組織內部治理和行為進一步規范,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率得到提升。規范和調整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項目821個,減輕企業負擔9.27億元;查處社會團體問題分支(代表)機構286個、問題社會服務機構101家。動員引導各級社會組織及會員單位在南疆實施幫扶項目800余個,幫助采購、銷售脫貧地區農副產品9.57億元,幫助就業7.5萬人;通過全國性社會組織援疆行動和全區性社會組織“南疆行”活動,累計落實項目資金13.31億元。
慈善事業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新疆著力推動慈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慈善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印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研究慈善法地方配套政策;規范優化慈善組織認定、公開募捐資格申請流程,堅持推進依法治善。慈善組織監督管理不斷強化,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扎實推進“陽光慈善”工程,加強慈善組織公信力建設;運用年報年檢、抽查審計等方式,加強慈善組織日常監督管理。截至目前,全區慈善組織達95家,開展各類慈善活動3萬余場(次),5年來累計捐贈款物超18億元。強化福彩銷售管理,通過構建綠色產品體系、拓展多元銷售渠道等方式,2019年至2023年,累計發行銷售福利彩票294.5億元,籌集公益金83.2億元。開展全面排查整治福利彩票發行銷售風險隱患專項行動,修訂《新疆福利彩票市場調控資金監督管理辦法》等6項制度,促進福彩事業健康發展。
區劃地名管理工作整體提升。新疆科學穩慎推進行政區劃管理、提升地名公共服務水平、維護邊界地區平安和諧穩定,推動全區區劃地名工作再上新臺階。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先后撤銷庫車縣、沙灣縣,設立縣級庫車市、沙灣市,行政區劃調整有序實施;先后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第十三師、第九師設立縣級胡楊河市、新星市和白楊市,南疆現有師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基本完成,兵地行政區劃調整穩慎推進。及時更新國家地名信息庫,更新完善地名信息22.1萬余條,地名服務效能顯著增強;深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采集地名詞條2495條,命名更名鄉村街路巷、居民點、自然地理實體1858條。平安邊界創建工作穩步推進,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有序開展,完成第四輪青新線、甘新線、藏新線省界,第五輪青新線省界和32條州地級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指導毗鄰地(州、市)、縣(市、區)簽訂共建平安邊界睦鄰友好公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跨部門聯防、聯調協作工作機制,妥善解決邊界地區矛盾問題。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