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郭耀峰: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彰顯民政擔當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2024-12-3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郭耀峰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召開了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這是民政事業發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兵團)民政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會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這一重大判斷,統籌謀劃、真抓實干,在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中彰顯民政擔當。

強化制度供給,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方面取得新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民政部門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社會參與體系。兵團民政系統錨定新疆工作總目標,將制度建設作為推進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出臺了55個政策文件,確保民政工作始終走在法治軌道上。

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出臺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規范低收入人口認定、近親屬備案管理等政策文件,杜絕低收入人口認定過程中優親厚友的問題;開展低保擴面,將更多職工群眾納入救助范圍,并為大病重殘、邊境團場、離團場30公里以上的救助對象增發10%—50%不等的低保金。提高臨時救助標準,將急難型、支出型等臨時救助向南疆師市傾斜,實行特殊困難事項“一事一議”,促進各族群眾安心守邊、和諧共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強化民政服務供給。堅持“兵團養老服務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構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安全監管機制。完成1.13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建成運營老年助餐服務點160個,服務6.2萬老年人。研究編制兵團殯葬事業發展規劃,加快歷史埋葬點規范治理和公益性公墓建設。

暢通民政服務“最后一公里”。出臺規范民政領域救助與福利權責分工、規范民政服務收費管理、加強基層民政工作站建設等政策文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引導支持師市團場向社區、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將溫暖和愛心送給群眾,確保兵團“共同富裕路上,一個職工都不能少”。

夯實基礎條件,在忠實履行新時代兵團職責使命方面展現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穩戍邊是兵團的看家本領。兵團民政系統始終立足職責使命,發揮應有作用。

積極穩妥推進設市建鎮工作,夯實兵團基礎條件。扎實開展兵團設市建鎮,完善師市合一、團鎮合一管理體制。加速完成新設白楊市后續工作,兵團管理的城市達到12個,建制鎮65個,初步形成以城市為依托、城鎮為支點,與周邊城鎮優勢互補、適應維穩戍邊戰略需要的城鎮發展格局,進一步夯實兵團忠實履行新時代職責使命的基礎條件和空間場域。

健全社會救助與福利保障政策體系,解決職工后顧之憂。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專項救助+特殊人群福利+養老服務+軍墾公墓”為主體的民政幫扶與福利體系,幫助特殊群體解決基本生活、醫療、子女上學、老年照護、殯葬服務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吾家樂寶”等兵團養老服務機構專設“光榮間”“光榮樓層”,為老兵、老民兵提供專業化照護服務。啟動修繕團場歷史埋葬點,打造軍墾公墓,向為祖國屯墾戍邊作出奉獻的老軍墾致敬。

強化社會參與,引導社會組織支持維穩戍邊。引導兵團1400余家社會組織發揮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兵團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維穩戍邊。開展“繁榮兵團·慈善行動”,引導公益慈善組織、全國性社會組織和對口援疆省市慈善機構共同行動,每年募集1億元左右的款物,謀劃實施改善邊境團場連隊生活設施、冬季送溫暖等慈善項目,用愛心善舉點亮幸福之路。

把準關鍵環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形成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兵團民政系統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統籌各項民政工作。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重要政治標尺,要求各師團民政干部職工必須旗幟鮮明地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增進民生福祉、凝聚人心,引導各族職工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

開展“三疆涌愛·石榴花開”活動,拓展婚姻登記服務內涵和外延,持續開展婚俗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師市將婚姻登記機關建設在公園等場所,優化結婚登記頒證、集體婚禮等服務。深化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實現各師市婚姻家庭輔導室全覆蓋。發揮跨民族通婚家庭的示范帶動作用,倡導族際間婚姻自由“為愛減負”,兵團轄區跨民族通婚占比明顯提升。

推進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在殯葬領域整治不合理收費現象,并退還超規收費。第七師胡楊河市將合同到期的殯儀服務站收交國有企業接管運營,群眾白事費用下降15%。社會救助領域重新核定救助對象,補發困難群眾救助金。

堅持文化引領,在弘揚傳承兵團精神方面實現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兵團民政系統把弘揚傳承兵團精神、胡楊精神、老兵精神同宣傳民政文化有機結合,進一步豐富文化潤疆內涵。

宣傳民政領域優秀文化。始終堅守“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主旨,宣傳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全面落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服務,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的工作追求。傳承發展恤孤慈幼文化,弘揚扶殘助殘傳統美德,宣傳推廣具有兵團特色、時代特征的敬老文化。

強化兵團地名文化宣傳。挖掘各師市、團場(鎮、街道)、社區連隊相關地名的文化內涵,將紅色基因、兵團文化和歷史文化有機融入地名管理,大力宣傳兵團地名文化,努力彰顯兵團地名在維護國家統一、傳承兵團精神、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的重要標識作用,找準兵團地名文化在文化潤疆中應有的戰略性支點位置。第十師北屯市以新疆最北邊的屯墾之城命名,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紅色景觀,借勢熱播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大力推介文化、自然和美食的完美之旅,讓兵團地名成為重要的文化符號和發展資源。

總結宣傳兵團民政文化。提煉宣傳以“愛國奉獻、守邊益民、扶危濟困、著名傳文”為主要特征的兵團民政文化,厘清兵團民政文脈,講好新時代民政故事,筑牢兵團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和“魂”。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