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辰: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張家口市殯儀館技師
記者采訪王宇辰時,正好趕上寒衣節。凌晨5點多,王宇辰和同事們就忙碌起來:接待前來祭掃的群眾、宣傳“鮮花換紙錢”活動……
“每年寒衣節前后都是祭掃高峰,我們這幾天已累計接待祭掃市民約3萬人次。”王宇辰告訴記者。
王宇辰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殯儀館技師,先后在遺體整容師、殯儀服務司儀、業務組組長、業務部部長等多個崗位歷練。無論在哪個崗位,她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不久前,王宇辰被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稱號。
從零起步,虛心學習不斷成長
從部隊退役后,22歲的王宇辰來到張家口市殯儀館,從事遺體整容工作。
殯儀館遺體整容師隊伍里,包括王宇辰在內共有3名女性。起初,她以為憑借女性在化妝工具使用上的優勢,能夠順利勝任這份工作。實際上手后,她才發現遺體整容并不是簡單的化妝,而是要對逝者進行面色復原。
于是,王宇辰從零起步,積極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并閱讀相關書籍、觀看教學視頻。漸漸地,她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化妝經驗。
對于王宇辰來說,遺體縫合修復和整形的挑戰難度更大。為了能更快上手,王宇辰努力學習專業技術,一有時間就練習針法,還專門學習解剖學、法醫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刻苦鉆研各種縫合、拼接手法。最終,王宇辰從一名新手成長為遺體整容工作的行家里手。
“除了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術,遺體整容師還要有耐心和同理心,善于與逝者家屬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盡量去滿足他們的需求。”王宇辰說。
王宇辰至今還記得一次遺體整容經歷。在處理一位因交通事故去世的男青年遺體時,她與家屬溝通后,耐心地為逝者進行沖洗、縫合、穿衣、化妝等,盡最大努力還原逝者生前容貌。逝者家屬看到后流下了淚水,連聲道謝。這讓王宇辰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這份職業的責任。
崗位歷練,傾聽心聲滿足需求
因為工作需要,王宇辰被調到殯儀服務司儀崗位。策劃告別儀式、撰寫挽聯挽詞、挑選合適的音樂……每一個環節,王宇辰都認真負責地完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宇辰快速成長為殯儀服務行業的技術能手,先后取得了張家口市首屆殯儀服務員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第十一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殯儀服務員賽項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
“在比賽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和時代變化。”在王宇辰看來,殯儀服務司儀是心靈的撫慰者,需要認真傾聽逝者家屬的心聲,時刻把他們的需求記在心里。
曾經有一位逝者家屬,在追悼會舉行的前一天提出了“在儀式中播放逝者生前影像”的想法。受條件限制,殯儀館當時還未開展此項業務。王宇辰向領導提出建議,增加了該項服務,讓逝者家屬得到心理慰藉。
2018年年底,王宇辰擔任了業務部部長,管理業務組、商品銷售組和骨灰管理組,成為“多面手”。“不管在哪個崗位,我都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及時給予逝者家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王宇辰說。
勇挑重擔,堅定信念一路前行
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殯儀服務,2020年,張家口市殯儀館推進智慧殯葬系統服務管理網絡建設,由王宇辰負責跟進相關事宜。
有了多個崗位的歷練,王宇辰對工作各個環節都很熟悉。統計遺體進館數量、減免惠民殯葬費用、規劃靈車接運路線……王宇辰仔細梳理,細化服務流程,優化工作環節,提高服務效能。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張家口市殯儀館“互聯網+殯葬”平臺、業務規范和風險管控平臺、殯葬大數據平臺順利建成,實現了服務安全保障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的轉變,群眾辦理殯葬業務也從“現場辦”變成了“掌上辦”“馬上辦”。
張家口市殯儀館從2011年開始舉辦公益海葬活動,王宇辰一直參與其中。截至目前,有633位逝者長眠大海,海葬成為張家口市文明殯葬、生態殯葬的一張名片。
“人生有終點,服務無止境。給逝者以尊嚴、給生者以慰藉,這是殯葬工作的最大意義。”王宇辰一直以此為信念,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