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民政局】聚焦主線 發揮作用 提升區劃地名工作質效
重慶市民政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部署,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導下,聚焦區劃、地名、界線“三條主線”,發揮資源、標識、支撐“三個作用”,全面加強和改進區劃地名界線管理,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發揮區劃重要資源作用,助推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黨的領導。市委深改委會議專題部署,市委主要領導專門批示,及時建立請示報告制度,細化并落實請示報告事項清單。二是優化系統重塑。牢牢把握重慶在國家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深化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區劃設置研究,推動申報審批改革,出臺鎮、街道設立標準,完善部門聯審、專家論證、檔案管理等制度,加強組織實施、效果評估等機制研究,科學優化鄉級區劃設置。三是深化傳承保護。建設區劃沿革數據庫,收錄3900余條信息,打造近100個宣教平臺,形成20余項區劃文化研究成果。
發揮地名重要標識作用,賦能高品質生活
一是加強公共服務。健全地名管理重大事項報告、聯席會議等制度,修訂《重慶市地名管理條例》,制定5項配套政策,出臺住宅區樓宇正面指引負面清單等4項操作指南,會同住房城鄉建設、交通、城管等部門規范樓宇、軌道、公園等命名。建成地名信息庫,制定接口標準,推動公告、審批“一窗通辦”。二是厚植文化底蘊。出臺《歷史地名鑒定標準》,建立市、縣歷史地名保護名錄,編制三峽庫區等消失地名錄,編纂3200萬字的標準地名錄典志,出版重慶地名文化叢書。建成重慶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實施地名文化“五進”等活動,開播《重慶地名》欄目,開展“新重慶·老地名”系列主題宣傳。三是助力鄉村振興。部署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聯合6部門出臺《“地名+”行動方案》。重點實施“六個一批”鄉村地名服務,命名鄉村地名1萬余條,設置標志1.6萬余塊,上圖16萬余條,建設重慶鄉村地名文化展示館,打造鄉情館,舉辦地名“村歌”“村晚”等活動,培育“地名+文旅”“地名+美食”“地名+產業”等品牌,利農惠農舉措更實。
發揮界線重要支撐作用,聚力高效能治理
一是完善“數據界”。實現縣級界線數據全部矢量化,編制地形和影像詳圖集,制定《鄉級行政區域勘界規范》地方標準,實施全域鄉鎮勘界,依法完善省、縣、鄉界線數據。二是管實“法定界”。扎實開展省界、縣界聯檢,建立市、縣、鄉、村、點位五級管護網絡,健全管護制度,建成界線查詢、電子管界信息系統及管護小程序,管界水平有新提升。三是打造“平安界”。建立鄂湘渝川黔陜六省市平安邊界建設協作及邊界爭議調處“四聯”機制,完成省界精準落地試點,打造重慶邊界行等“邊界治理+”品牌6個,建成邊界文化標志50座、睦鄰友好公約碑126塊,形成“全面融合、共建共治”邊界治理格局。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