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政廳】健全社會救助體系 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湖南省民政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認真落實民政部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充分發揮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作用。
聚焦保基本,堅決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
湖南委、省政府高度關注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專題研究,將社會救助制度改革納入對市縣和省直部門績效考核和鄉村振興考核,分管省領導每月調度。省政府連續7年將低保提標納入重點民生實事,近3年省級財政投入年均增長23.76%,救助水平穩步提升,重點工作有效落實。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聯合有關部門制定救助資金省與市縣分擔機制、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救助資金監督檢查辦法和專項救助政策等10余項政策文件,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開展社會救助公示“陽光行動”,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提升救助效能。
聚焦防風險,強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一是持續加強監測預警。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科學設置44個監測指標,實時監測12類442.12萬低收入人口。2024年以來,下發預警線索9.5萬條,通過“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有效防止“漏保”“漏救”。二是扎實推進精準救助。完善家庭經濟狀況核算辦法,實現精準認定對象、精準發放資金、精準實施幫扶。積極推進擴圍增效,將“單人保”拓展到重殘、重病、罕見病等6類人員,增加低保對象6.69萬人。三是強化分類救助幫扶。發揮協調機制作用,推動部門政策銜接、對象互納、數據共享,實施醫療救助1079萬人次、教育救助254.64萬人次、住房救助20.84萬人次、就業救助20.57萬人次、災害救助79.9萬人次,做到應救盡救、應幫盡幫。
聚焦促發展,激發低收入人口內生動力
一是強化激勵幫扶措施。開展“兩項政策”銜接并軌試點,推動統一認定標準、統一政策資源、統一工作力量。實施產業幫扶16.2萬戶,給予低保漸退2.56萬戶,將4.66萬名未就業大學生、未參保失業人員、務工不著人員等納入低保或臨時救助,幫助解決暫時性困難。二是大力拓展救助服務。持續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創新,指導19個國家和省級試點縣(市、區)扎實開展服務類救助,建立資源、需求、服務、幸福“四張清單”。三是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制定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辦法,加強慈善平臺建設,推動供需精準對接,為困難群眾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幫扶。全省設立社區基金2292只,引導慈善公益組織實施鄉村振興項目2426個,開展照護服務、就業支持、資源鏈接等幫扶600余萬人次,激勵引導困難群眾奮斗致富。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