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有資本參與,銀發經濟迎來發展新機遇,養老服務改革政策落地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圍繞加快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提出一攬子政策舉措。
1月9日,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意見》是對加強養老服務作出的系統性制度設計,也是緊抓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窗口期,推動解決“老有所養”重大民生問題的基礎制度安排。
“此次《意見》出臺的意義在于,為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有助于推動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養老服務發展分兩步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發展,必須充分利用好2035年前后的重要窗口期,做好更加系統的應對準備。
《意見》提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強化以失能老年人照護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完善老年人床邊、身邊可感可及的養老服務政策措施,積極發展銀發經濟,有效銜接社會保障體系、健康支撐體系,進一步激發養老事業和發展活力,不斷完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機制。
為此,《意見》為下一步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明確主要目標為: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擴容提質增效取得明顯進展,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供給與需求更加協調適配,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執行秘書長、中國民協新質生產力協會秘書長吳高斌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意見》提出的2029年和2035年兩個階段目標,既體現了我國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長遠規劃,也彰顯了分階段推進的務實態度。 到2029年的目標意味著我國將初步構建起覆蓋城鄉、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的養老服務網絡,滿足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到2035年的這一階段目標表明,我國養老服務將實現全面覆蓋,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近年來,發展銀發經濟,釋放養老消費潛力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不僅可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也可以成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動力。老年人的消費潛力雖然很大,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面臨很多制約因素,如收入差距、產品和服務供給、消費習慣、消費環境等,都不同程度制約消費潛力釋放。應重點推動老年用品和服務向社區集中,加強社區養老機構與相鄰醫療機構合作,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24小時智能健康站等智慧醫養服務,推動全方位綜合性健康養護延伸到社區和家庭,更好地滿足中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專家謝良鴻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國務院已在去年初便對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作出專門部署,這次《意見》進一步深化發展培育銀發經濟的目標和路徑。
“銀發經濟前景廣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如此評價道。
從需求變化看,老年人群體規模不斷上升釋放大量老年產品和服務需求,隨著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升級,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特別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經進入老年階段,這部分人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更強。從消費趨勢看,老年人與年輕人消費邊界不斷融合,消費觀念、消費結構越發重合,更加注重個性化和悅己消費,成為消費多元化發展的關鍵群體。從產業發展看,銀發經濟促使各產業為老年人創新、創造更多的服務產品,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為老年人服務注入了新的動力。
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認將深挖和培育銀發經濟消費潛力,從做好服務上做文章,推動銀發經濟提質擴容。不僅將做強主體,支持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加快培育一批銀發經濟龍頭企業,推動銀發經濟逐漸向多元業態發展;還要做優產品,引導經營主體匹配細分市場,健全產品服務的標準規范,提高產品服務品質和適老化水平;另外將做大規模,促進養老與醫療健康、文化旅游、金融等產業融合,讓老年人在醫療、出行、娛樂等方面更加方便,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溫馨的服務。
財政部門加大投入力度
事實上,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公共財政的支持。
據了解,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支持政策,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養老服務發展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2024年,全國財政用于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過5600億元,年均增長11%。其中,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渠道安排資金超過1500億元。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在進一步加大投入、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效能三個方面持續發力。
與此同時,《意見》提出發揮養老服務事業發展政府主導作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養老服務社會參與作用,打造有為政府。
《意見》要求,推動國有資本參與發展養老服務,完善分類考核評價。鼓勵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盤活閑置資產開展養老服務,實行委托運營的,按穩定經營預期原則確定租期;運營方有較大投入的,租期可適當延長。
王鵬認為,國有資本的參與可以展示養老服務行業的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增強社會資本對養老服務市場的信心。同時,國有資本在投資過程中往往注重長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有助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加注重養老服務的品質和可持續性,推動養老服務行業向更加規范、專業的方向發展。對于養老服務市場而言,國有資本的參與將促進市場競爭,提升服務質量。隨著更多社會資本的涌入,養老服務市場的供給將更加多元化,滿足老年人不同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此外,市場競爭也將推動養老服務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進而提升整個養老服務市場的整體水平。
在他看來,推動國有資本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有助于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養老服務領域。國有資本的介入,不僅為養老服務市場帶來了資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其示范效應和政策引導力能夠激發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為社會資本投資指引方向。
華夏時報記者 王悅 北京報道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