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托總經理張中朝:完善養老信托配套制度,構建全面養老服務生態
來源: 中國網財經
時間:2025-01-16
中國網財經1月15日訊 在老齡化趨勢加劇的當下,養老問題備受矚目。2025 年 1 月 7 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重要舉措,為養老金融帶來新機遇。
自 2023 年末養老金融被納入 “五篇大文章”,到 2024 年九部門聯合發文明確目標,養老金融已從紙面走向實操。信托行業積極參與,不少信托公司在養老資管、保險金信托等多領域開展嘗試,養老信托初現雛形。
然而,養老信托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其模式較為單一,主要集中于支付分配環節;社會資源支持匱乏,產業化、平臺化發展面臨資源分散、跨行業協同難題;信托設立門檻高,影響普惠性,配套制度也亟待完善。基于此,我們邀請到平安信托總經理張中朝,就養老信托的發展現狀、挑戰及未來展望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中國網財經》:在養老信托業務方面,當下養老需求日益多樣化,不同的信托模式也各有側重。能否給我們講講貴公司目前開展的養老信托業務,像養老服務信托、養老理財信托、養老產業信托這些主要模式,它們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呢?另外,在養老信托業務推進過程中,貴公司有沒有一些創新實踐,或者特別成功、值得分享的案例呢?
張中朝:從國際經驗來看,應對老齡化問題離不開金融的強大作用,探索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養老金融發展模式,以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信托行業入局養老金融領域時間較晚,且行業處于業務轉型的特殊時期,當前形勢下雖有轉型的陣痛,但同時也是開展新業務的窗口期。信托公司基于制度功能、金融功能和資源稟賦,開展養老信托具備特有的業務優勢。
信托公司作為參與養老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養老金融領域主要的參與方式有養老金信托、養老產業信托、養老服務信托以及養老理財信托、養老慈善信托等。其中養老服務信托將信托的專業及制度優勢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一類聚焦于客戶養老需求場景的財富管理服務信托業務,可以為客戶及其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規劃服務。養老服務信托充分發揮信托專戶的財產隔離、投資配置、養老直付、靈活分配等功能,真正做到信托在養老金融中獨有的生前養老、身后傳承的特色和優勢。
當前,包括平安信托在內的多家信托公司都在養老服務信托領域不斷探索并持續發力,尤其是保險金信托業務發展迅猛,其兼具保險與信托的雙重功能,是養老金融的重要產品形態之一。據 [具體統計機構名稱] 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4 年 7 月,行業保險金信托業務規模已達 3000 億,從事該業務的信托公司有 40 余家。目前已有不少于 8 家信托公司通過升級產品,將生存保險金裝入信托,進而為客戶提供養老儲備、保險保障、資金支配、資產安全、財富傳承及健管照護等六大全面一站式養老服務,實現有尊嚴的養老及精準傳承。以平安信托為例,其保險金信托已服務的客戶數超 3.6 萬,存量服務規模已超 1500 億,這些客群的平均年齡為 48 歲,在平安信托保險金信托賬戶中選擇了養老生活金分配方式的客戶占比高達 91%。
這一數字足以表明,傳承需求與養老需求都是當代銀發、準銀發客群的剛需。2025 年,平安將進一步下沉保險金信托設立門檻,尤其是針對養老需求客群的設立門檻,為客戶提供保險保障、資金支配、財富傳承及健管照護等全面養老服務,讓信托走入尋常百姓家,幫助客戶切實做到養老無憂。
《中國網財經》:我們了解到,當前養老信托服務主要集中在養老金支付、養老院費用直付等支付分配環節,您認為這一現狀是否限制了養老信托的全面發展?貴公司是否有計劃探索更多元化、個性化、全面化的養老服務模式,如結合醫養康健資源,提供更優質的醫療和服務?
張中朝:目前社會養老資源散落在不同的服務行業載體中,而老年人對于養老資源的收集、甄選相對弱勢且不敏感。在這種情況下,養老信托若要實現產業化、平臺化發展,就需要多種跨行業協同資源融合。這不僅需要更多的行業積極參與,還需要政府部門給予政策引導和支持,以及社會組織發揮作用。
基于此,建議延展養老信托的社會支持面。一方面,可以加強與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各方溝通協調,爭取更有利的行業規范及產品標準。另一方面,亟須與其他金融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行業參與者形成戰略聯盟,共同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圈。
面對養老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平安集團積極響應,聯合各專業公司的產品與優勢,為客戶提供綜合養老產品,致力于實現老年人一站式養老整合服務。通過構建低于市場最低門檻的保險 + 信托綜合產品,打造服務于更多中高端客戶的 “養老超級賬戶”。即在信托制度的優勢基礎上,整合客戶的多種財產類型,通過信托賬戶的隔離功能、投資配置、靈活分配實現資金安全、養老儲備、定向支付、財富傳承等需求,通過多種資產組合配置,實現養老儲備保值增值;通過信托賬戶的受托支付功能,實現客戶需求的定向支付;通過服務信托特有的靈活分配,達成客戶財富傳承的個性化需求。此外,在整合保險、基金等其他養老金融產品之外,積極探索與更多的優質養老服務機構合作,為客戶引入康養、醫療護理等非金融的養老增值服務,將金融與非金融服務進行有效結合,打通養老服務供需雙方對接的堵點,全方位滿足老年人群多樣性、復雜性的養老需求。
例如,平安集團的保險金信托 + 養老服務項目,在集團內將平安人壽、平安信托、平安銀行的資源進行整合,最終通過多金融產品疊加,結合平安臻頤年養老社區,推出 “社區 + 養老 + 保險 + 信托” 的綜合服務方案,期待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養老服務。
《中國網財經》:現行信托法規對家庭服務信托和資產管理信托產品的投資門檻較高,貴公司是否認為應降低養老信托產品的準入門檻,以吸引更多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群體參與?對于降低門檻的建議,貴公司有哪些具體的實施策略或期望的政策支持?
張中朝:建議堅持養老信托的普惠性定位,降低信托產品的準入門檻。一方面,建議調整信托法規,放寬對養老信托產品的投資金額和人數限制。另一方面,建議開發符合普惠金融需要的稅優型、慈善型等養老信托產品,為中低收入以及困難群體提供更多的養老保障和幫助。
根據現行的信托法規,大部分信托產品只有高凈值人群才能參與養老資金信托投資,而大多數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群體則無法享受到養老信托的優勢和服務。這與養老信托的社會屬性和公益性質的定位不相符。另外,信托業務三分類新規中,未對特需信托、保險金信托、養老信托等產品提出門檻的要求,而現行的行業標準,大部分服務信托門檻基本為 100 萬起。因此,平安信托擬在 2025 年進一步下沉養老服務信托門檻,為更多老年客群提供服務,這是養老信托普惠性定位的必然趨勢。
《中國網財經》:貴公司在開展養老信托業務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制度障礙,如信托財產登記制度、過戶稅收問題、監察人制度等?對于完善養老信托相關配套制度,貴公司有哪些具體的建議或訴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貴公司如何看待這一政策機遇?是否有相關計劃或準備?
張中朝:信托相關配套制度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一是完善信托財產登記制度,大量股權、房產等非現金資產只能登記在信托公司名下,無法進行信托財產登記。二是落實養老信托、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并完善家族 / 養老信托、慈善信托業務的監管體系。
中老年客戶的家庭財富,主要集中在房產、股權 / 股票投資及其他資管、理財、保險等領域,而股權資產也是很多高凈值人群在養老規劃、家族傳承的環節需要部署及考慮的難題。
實操中,對于公司股權等非現金財產裝入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有現實需求,目前在大部分城市只能登記在信托公司名下,容易導致信托財產與信托公司的固有資產混同。由于目前法律法規對信托產品持有公司股權、合伙企業份額沒有禁止性規定,所以我們呼吁相關登記行政法規管理部門進行明確,允許將信托產品(如平安 **** 家族信托)登記成股東 / 合伙人;或者可以參照深圳已落地的契約型私募基金商事登記試點,具體登記方式表述為:受托人代表 “** 信托產品” 持有(如 “平安信托代表平安 **** 家族信托”)。
另外,非現金財產裝入養老信托 / 慈善信托,需要以交易的形式進行財產交付,同時會產生大額交易稅金成本;并且在慈善信托的運營過程中,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時,無法開具可抵稅的公益事業捐贈票據,導致委托人不能享受稅前抵扣,這些稅務成本和展業障礙影響了慈善信托的效率和效果,限制了其在養老慈善事業中的潛力發揮。
我們期待更多的中老年客戶,在養老需求日益滿足的同時,能財有余力地用養老慈善信托回饋社會,同時期待相應的稅務體系能逐漸完善,讓養老慈善無后顧之憂。
對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這一政策機遇,我們認為這為養老信托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能夠有效盤活養老項目資產,為養老產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平安信托對此高度重視,目前已成立專項研究小組,深入研究該政策的具體實施細則和操作模式,評估其對公司養老信托業務的影響,并計劃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積極參與相關項目,探索與現有養老信托業務的結合點,充分利用這一政策機遇,為客戶提供更優質、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中國網財經》:貴公司對養老信托業務的未來發展有何展望?貴公司是否愿意與其他機構或政府部門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動養老信托業務的健康發展?對于養老信托業務的發展,貴公司還有哪些想要分享的觀點或建議?
張中朝:當前國內的養老信托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信托同仁們堅定信心,共同發力。建議積極探索豐富的養老信托模式,為養老客戶提供更多元化、個性化、全面化的養老服務。例如,可進一步加強與非金融的醫養康養相結合,為養老客戶提供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智能的生活設施和體驗以及相關活動等。
當前,包括平安信托、交銀信托、國投泰康信托等在內的多家已開展養老信托的公司,養老服務主要集中在養老金支付、養老院費用直付等較單一的支付分配環節。而養老的需求不僅僅是養老賬戶的金融屬性,還包括配套養老金融賬戶的養老社區智能化服務權益、高端醫療權益、居家改造權益,以及我們正在探索納入養老服務信托的老年人意定監護公證服務、第三方監察人服務、以及參考日本養老信托服務中日益受到關注的臨終關懷等非金融服務屬性。
基于此,平安信托愿意與其他機構、政府部門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動養老信托業務的健康發展。我們期待能從養老客戶的需求出發,搭建一體化多元且全面的養老服務生態。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充分發揮養老信托的優勢,為廣大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優質、全面、個性化的養老服務,助力我國養老事業的蓬勃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