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提健全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穩穩兜住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記者王晶)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1月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有關舉措。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首次提出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是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改革舉措,旨在讓絕大多數老年人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養晚年。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園戶村鎮農村幸福大院內,工作人員與老人互動。
加強縣域養老服務資源統籌 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
健全覆蓋城鄉的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是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的關鍵改革舉措。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符合縣(區)作為國家治理基本單元的定位要求,符合養老服務重在基層的規律特點,有利于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均等化,加強縣域養老服務資源統籌,促進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與常住老年人口相匹配,讓絕大多數老年人都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安養晚年。
“可以說,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設置,就像教育,有各級的教育設施,醫療也有各級的醫療設施一樣,養老服務也要在縣鄉村三級有自己的設施網絡。”唐承沛表示。
據介紹,在縣級,主要是依托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綜合養老服務管理平臺,發揮服務示范、行業指導、應急救助、資源協調等作用,統籌推動縣(區)養老服務資源高效利用、供需銜接、綜合監管。唐承沛解釋稱,在縣一級要有一個綜合平臺,或者綜合服務中心。
而在鄉鎮(街道),主要是依托現有敬老院、優質民辦養老機構等,改擴建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提供專業照護服務的同時,發揮政策咨詢、服務轉介、資源鏈接等作用,成為養老服務的“一站式”業務辦理窗口和資源信息匯集平臺,促進鄉鎮一級的區域聯動。
在村(社區),采取“中心+站點”等方式,大力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互助型養老服務站點,加強日間照料、學習娛樂、上門服務等能力,發揮設施站點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及時收集、提供和轉介養老服務需求,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服務站,發揮對居家養老的重要支持作用。
民政部方面表示,按照《意見》部署,養老服務網絡到2029年基本建成,到2035年更加健全。通過持續推進建設,把養老服務網扎得更密更牢,穩穩兜住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新疆昌吉州打造養老“舒適圈” 守護幸福“夕陽紅”
支持村集體依法盤活資產 發展村級養老事業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唐珂表示,農業農村部配合民政部、發改委等部門,圍繞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積極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
協調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資源優化配置。加速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指導各地結合農民需求和當地村莊發展趨勢,建設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設施。支持村集體依法盤活閑置農房、校舍、衛生院等資產。發展互助養老服務,綜合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員活動室、村圖書室等,進一步拓展村級養老服務場所空間。
積極探索契合鄉土鄉情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大力發展“黨建+農村養老”,發揮好村黨組織在資源統籌、組織協調等方面的優勢,聚焦就餐就醫、生活關愛、文化娛樂等老年人身邊的“關鍵小事”。探索創新互助服務、智慧服務、“一站式”服務、流動服務等方式。加強對脫貧戶等困難家庭中老年人的幫扶,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以農村留守、高齡、獨居、空巢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為重點,常態化開展探訪關愛服務,及時落實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幫扶措施。
激發鄉村內生動力,促進農村養老服務可持續。依法保障農村老年人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合法權益,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高服務覆蓋面,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農村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養”。通過發展產業、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等方式,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引導有條件的村積極發展村級養老事業。
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文明鄉風。深入開展“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系列行動。大地流彩是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文聯,針對農民群眾需求廣泛開展的各類豐富多彩的“村字號”文體活動,例如村歌、村舞、村跑、村超、村BA、村晚、村廚、村藝等等,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一步弘揚孝老愛親、互助友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江西峽江:護理員協助老人康復訓練
正在加快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才制度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介紹,2019年至2024年,全國財政用于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過5600億元,年均增長11%。其中,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渠道安排資金超過1500億元。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收,并指導地方為養老機構因地制宜提供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聚焦特困老年人以及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支持其入住養老機構接受集中照護,或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和居家上門服務等。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禮舵介紹了養老服務領域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有關情況。目前,全國已有3000多家單位備案開展相關職業的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已經培育了500多個養老服務勞務品牌,帶動700多萬人高質量充分就業。
唐承沛指出,根據《意見》要求,民政部正在加快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才制度,讓養老服務人才形成兩條線,一條是現有的技能人才制度,另外一條就是即將建立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度。兩條線可以相互轉化,通過進一步加強人才評價,打通養老服務人才的職業上升通道。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