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奮進力量 彰顯民政擔當——全國兩會在民政系統引發熱烈反響
2025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項項重大部署,在全國民政系統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錨定目標,勠力同心,敢打硬仗,勇于創新,將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的成果轉化為建陣地、壯體系、優服務、強保障的堅決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速民生建設 提升幸福成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持續用力,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江蘇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謝曉軍說:“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普惠性民生建設為發展方向、基礎性民生建設為主要內容、兜底性民生建設為基本職責,用心用情用力多辦實事;在實施國家戰略、增強優質供給、服務發展大局、培育新動能上,體現創新性、引領性、示范性,積極貢獻江蘇智慧;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政策+’、‘服務+’、‘監管+’、‘參與+’上匯智聚力,譜寫‘幸福民政’建設的嶄新篇章。”
“我們要在八桂大地深入推進暖心民政、創新民政、智慧民政、高效民政、安全民政建設,努力把民生愿景變成幸福實景!”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黃武海表示,今年將深入實施養老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大力推進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與農村防止返貧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推動專項救助適度擴面,兜牢民生底線;強化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
“湖北將著力推進鄉鎮(街道)養老服務綜合體、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建設,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培育和發展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引導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加快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專業技能培訓。”湖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楊澤發表示。
“我們將著力推進保障對象、服務內容、要素保障、手段方式‘四個轉變’,更好地關心呵護‘一老一小’。”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亢學棟表示,“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供給結構,持續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失能失智照護專區,加大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支持力度,更好保障老有所養;另一方面,要健全兒童福利政策,完善流動兒童在居住地享有關愛服務基礎清單,全面提升兒童福利工作質效。”
融合醫養康養 提升養老品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為辦好這件關乎億萬家庭的民生大事,各地民政部門迅速進行研究和部署。
陜西省西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平偉表示:“我們將精準制定政策,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開展智慧養老院建設試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智能設施設備在養老機構集成應用,提高養老服務質量。依托西安科教優勢,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推廣應用。”
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斌表示:“今年,成都市將著力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建設890個嵌入式小區為老服務點、120個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和不少于46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為老年人創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環境。”
遼寧省沈陽市民政局局長孫海燕說:“下一步,我們將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建設適老化輔具租賃點,培育醫康養護一體化項目,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提升老年助餐服務品質,建立長護險制度,推動養老服務從‘有’向‘優’轉變。”
“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甘肅省酒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牧仁表示,“酒泉市民政局將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開展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新建2000張家庭養老床位,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類機構’的專業養老服務。同時,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服務云平臺建設,促進養老服務供需精準對接。”
山西省晉中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進文表示,全市民政系統將傾力實施幸福養老工程,不斷優化養老服務供給。一是健全老齡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二是新建改造一批為老服務陣地,實施養老服務“十百示范工程”,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是充分發揮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多樣等優勢,全方位推動銀發經濟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
江西省上饒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建軍表示,上饒市民政系統將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推動健全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切實將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深入開展“銀齡行動”,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服務。
聚力精準兜底 強化普惠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做好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提升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水平。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健表示,歷下區民政局將加快建設“一老、一小、一困、一殘”四個救助資源庫,不斷提升救助工作專業化水平。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區位優勢,深化“歷即救”、“兜兜信箱”等服務品牌建設,更好實現救助需求與資源供給的精準對接,為困難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我們將聚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健全摸排走訪、分類評估、部門協同、購買服務、社會參與、慈善助力、委托照護等一攬子工作機制,實現關愛保護從以物質保障為主向‘物質+精神’、‘生活+心理’轉變,為兒童成長創造更好條件。”福建省龍巖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游東表示。
“促進脫貧人口、農民工就業,強化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幫扶”、“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強調了兜底線,也強調了促發展。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朗昌輝說:“2025年,德宏州將著力健全殘疾人福利服務體系。加快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多措并舉穩步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辦理效率。持續開展‘精康融合行動’,培育州級樞紐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機構。同時,加強康復輔助器具的應用推廣,扎實開展‘義肢助殘’、‘青少年足脊矯治’等公益項目。”
安徽省太湖縣民政局把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救助網定為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縣民政局社會救助股股長周吳勤表示,太湖縣將進一步完善常態化監測預警體系,健全主動發現機制,精準調整救助標準,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與此同時,完善醫療、就業、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制度,提供照料護理、心理疏導、能力提升等多元化服務,增強困難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實踐中,各級民政部門將用心用情譜華章、立新功,努力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