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暖心傳黨恩” 兜底保障送溫情
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
今年以來,社會救助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民政部黨組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安排,結合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職責職能,聚焦特殊困難群眾,聚焦群眾關切,扎實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全面摸底排查,深入走訪慰問,完善政策措施,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憂解難,用行動溫暖民心,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制訂實施方案,細化工作舉措
今年3月26日,以民政部電報形式下發《“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實施方案》,指導各地通過開展走訪慰問、全面摸底排查、適度提高救助標準、規范救助資金發放管理、加強宣傳和信息公開等方式,深入開展辦實事活動。到4月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制訂“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實施方案,細化落實舉措。社會救助司注重加強對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導,將落實情況納入2021年度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績效考核,定期收集掌握數據、建立工作臺賬、及時總結經驗和做法,對各地給予針對性指導。
深入走訪慰問,全面摸底排查
深入實際,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活動開展以來,社會救助司黨支部先后赴吉林、四川、西藏、新疆等16個省份進行實地督導和走訪慰問。指導各級民政部門干部職工開展走訪慰問,深入困難群眾家中,開展面對面交流,了解生活狀況,解決困難群眾生活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各地累計走訪慰問542.8萬人次,支出慰問資金9.6億元,幫助解決困難群眾個案問題5.6萬個。督促各地保持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有效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鼓勵各地運用手機短信、微信小程序、APP等手段,實現社會救助“掌上辦”“指尖辦”,方便困難群眾查詢辦理社會救助。各地還結合實際,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慰問活動。吉林省為救助對象發放每人100元的建黨100周年慰問金;浙江省開展困難老黨員、老游擊隊員、老交通員住房改善行動,為1247戶住房困難群眾進行適老化改造。
全面摸底排查,鞏固脫貧成果。4月7日,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制定《關于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的通知》,組織各地對407.5萬尚未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內的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以及其他特殊困難群眾逐人逐戶開展摸排核查,將符合條件的56.9萬人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范圍,對8.9萬人實施臨時救助,將其他不符合條件的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范圍。
指導災情疫情影響地區加大救助幫扶力度。針對河南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江蘇等地多省多點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等情況,制定《民政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受災情疫情影響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導地方加強急難社會救助,摸排受災情疫情影響困難群眾,充分發揮主動發現機制作用。近期,河南省已對193萬名受災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發放補助資金1.8億元。
強化政策設計,完善幫扶措施
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制訂《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總體建設方案》,加快建設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打造低收入人口數據庫,研究制定常態化救助幫扶舉措,編寫《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指南(第一版)》,部署各地全面摸排核實低收入人口,及時納入監測范圍。全國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基本建成,匯集5500多萬低保、特困、低保邊緣等低收入人口信息。
完善救助對象認定辦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新修訂《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適度拓展救助對象范圍,優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可及性。文件出臺后,在吉林省舉辦全國培訓班,加強文件解讀;通過民政部門戶網站、新聞發布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強宣傳,獲得社會廣泛認同。
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制訂《全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方案》,指導各地集中整治低保金等社會救助資金管理發放不規范問題,對發放臺賬進行梳理排查,規范發放程序,打通發放堵點,集中排查“關系保”“人情保”等問題。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部署開展相關工作。
下一步,社會救助司將繼續扎實推進“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開展。一是把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工作做細做實。民政部黨組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主題,上下聯動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引導各類民政服務對象感黨恩、聽黨話、堅定不移跟黨走,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救助司將重點督促指導各級民政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系列活動的重大意義,把“解憂暖心傳黨恩”活動推向深入,真正解決一批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二是抓緊建設應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會同民政部信息中心、認定中心加強工作調度和指導,進一步明確數據上傳匯總的相關要求,采取情況通報等方式督促地方按時上傳數據,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按時序進度推進,到今年底基本建成并發揮效能。三是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措施。會同財政部等部門研究制定進一步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的政策措施,會同發展改革委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會同鄉村振興局再開展一次數據比較核實工作。四是加強政策宣傳和分類指導。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今年社會救助領域創制出臺了不少新的政策舉措,許多地方也創造了不少好的經驗做法。社會救助司將加大業務培訓、政策宣傳、經驗總結交流力度,為實踐活動營造良好氛圍。同時,根據各地情況,分類分省加強指導,鼓勵地方創新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進一步做出特色、做出成效。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