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實事傳黨恩 解民憂暖民心
——甘肅省民政系統扎實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甘肅省民政系統積極發揮職能作用,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目標,深入開展摸排走訪,全面落實提標工作,積極推進為特殊困難群體購買保險,切實將黨的溫暖和關懷傳遞給每位困難群眾。
一是擴大對象范圍,全面掌握困難群眾救助需求。甘肅省民政廳高度重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全省扎實開展摸底排查、走訪慰問工作,對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返貧人口、其他特殊脫貧人口以及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人員、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系統反饋的人員、低保邊緣人口、退役軍人黨員、老黨員等特殊困難群體開展走訪慰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慰問對象,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犧牲人員的遺屬納入慰問范圍,切實掌握各類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狀況和困難訴求。截至目前,全省民政系統共走訪慰問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35.9萬人,其中,生活困難老黨員5478人、退役軍人和烈士遺屬等其他優撫對象3698人,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429件,發放慰問款物2288萬元。
二是創新摸排方式,健全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轉變傳統的依申請救助模式,圍繞強化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提升,深入推進智慧救助體系建設,在平涼市崆峒區試點開展了“找尋身邊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活動,結合“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向市、區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及愛心人士發出倡議書,號召他們將工作生活中發現的困難群眾信息線索及時發送到縣級民政部門。經認真梳理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戶調查,凡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相應救助。自倡議活動開展以來,共征集困難群眾信息36條,通過對征集線索認真梳理,及時組織鄉鎮(街道)入戶核查,綜合研判,共核實符合救助條件對象22戶65人,其中落實城市低保救助對象4戶8人、農村低保救助對象3戶8人、臨時救助對象15戶49人,動態監測對象1戶2人。目前,此項活動逐步向全市推廣,實現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真正做到早發現、早救助,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使廣大困難群眾全面得到及時有效救助,以實際行動傳遞黨恩,溫暖民心。
三是提高救助水平,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今年報請省政府同意,按照8%的比例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城市低保標準達到7476元(月人均623元),農村低保標準達到4788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不低于9732元、6216元。目前全省提標工作已全面完成,補發資金全部發放到戶。同時,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托底線、救急難、掃盲區、補短板作用,不斷加大救助力度,上半年全省累計實施臨時救助104.8萬人次,支出資金12.97億元。
四是拓展服務模式,為特殊困難群體購買保險。積極推進“資金+物資+服務”和“以政府救助為主,社會保險參與”的救助模式,有效解決城鄉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就醫難、住院難、陪護難等問題。指導縣區立足實際統籌護理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照料護理,切實改善了分散供養對象個人衛生、生活環境、精神面貌,得到了社會大眾的一致好評。積極協調省財政廳使用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440萬元,按照每人每年40元的標準,為9.3萬城鄉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1.7萬名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購買綜合保險服務,提供重大疾病、意外身故、意外傷殘、疾病身故、住院津貼等理賠服務,進一步提升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質量。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聚焦民政領域服務對象所急所憂所盼、部署開展的惠民行動,關注的是最困難群眾,解決的是最突出問題,甘肅省各級民政部門將持續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每位困難群眾手中。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