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紅色文化 提升地名服務
——山東省民政廳扎實開展地名信息服務提升和紅色地名文化宣傳行動
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行動部署,山東省民政廳以紅色地名文化宣傳行動為抓手,大力推進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在辦實事解民憂暖民心中踐初心擔使命。
傳承為要,紅色地名“亮”起來
一個個紅色地名就是一座座精神坐標,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印證歷史、砥礪精神、催人奮進的積極作用,山東省民政廳先后印發專項工作方案和通知,著力部署講好地名中的紅色故事。在縣級征集整理、市級篩選審核、省級論證評審基礎上,匯總260余個地名中的紅色故事,開設“追尋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齊魯地名中的紅色故事展播”欄目,于7月5日起在省民政廳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陸續發布。各地依托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廣泛開展紅色地名文化宣傳,組織紅色地名攝影比賽102個,地名文化專題展覽等活動90個,選報地名文化宣傳作品807個,累計參與活動人數達153547人。
民本為先,地名服務“實”起來
一是完善地名信息。依托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截至目前,全省完善鄉村地名數量4512條,采集照片數量24613張,采集地名原讀音數量8344條,提升了鄉村地名信息的準確性,讓人民群眾在互聯網上就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二是拓寬服務渠道。以山東省民政區劃地名數據平臺和省大數據庫為依托,打好“基礎樁”,向政府部門提供地名信息支持4367次,與省測繪院等多個部門建立完善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機制,推進“天地圖·山東”等更新;以省地名網站、網上民聲、“12345”熱線等平臺為依托,連好“民心橋”,為群眾提供服務2.71萬人次,第一時間聽民聲、解民憂。三是助力交流交往。扎實做好地名標志完善工作,各市認真排查鎮街路牌設置缺口,及時查漏補缺。截至目前,全省增設地名標志32784個。德州市還利用城區主要道路地名標牌展示建黨100周年宣傳畫面;青島和煙臺市聚焦群眾關切,推進異常路名整治,實現道路命名精準化。
實效為本,地名成果“用”起來
一是持續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工作。省級標準地名圖、錄已出版,9市84縣(市、區)已出版本級標準地名圖書177部,有力推動標準地名規范使用。二是創新地名文化產品開發,推出地名文化圖書、專題視頻片等特色成果。編纂出版《新泰革命遺址縱覽》等圖書173套,其中不乏地名畫冊、趣味地圖、臺歷和明信片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地名成果。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煙臺以《村名探源》《叩街問巷》、威海以《尋脈探源》等電視欄目為平臺開設“紅色地名”專題,多個公眾號長期發布紅色地名故事,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