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入開展養老服務領域“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本報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福建省民政系統聚焦老年人反映強烈、關心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在全省養老服務領域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老年人津(補)貼申領難、非法集資處置難、助餐服務不便等方面,狠下功夫,破解難題,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開通老年人津(補)貼申請“快車道”。針對老年人津(補)貼領取難,出臺13條具體措施,加大線上申請便利度,推動各地開通申領津(補)貼親友代辦、線下辦理等便民利民服務,為高齡、失能、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目前,福建民政網站、微信公眾號和省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均完成適老化界面改造,線下辦事功能繼續保留,為老年人服務開辟綠色通道。為提升知曉率和受益面,各縣(市、區)通過各種媒介宣傳老年人津(補)貼相關政策、領取方式,全省91%的縣(市、區)對特殊困難家庭老年人津(補)貼申領實現上門服務。
筑牢養老服務非法集資“防火墻”。為保護老年人財產安全,省民政廳將《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列入2021年全省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課程內容,采取線上與線下、集體學習與輔導講座相結合的方式,提高養老機構及人員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同時,依托福建養老、福建民政公眾號和電視、報刊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有效提升老年人識別和防范非法集資的意識和能力。
圍繞老年人就餐難“補短板”。將老年人助餐點建設納入省級獎補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建設,把規范化建設100個老年人助餐點作為重點,對沿海地區每個補助20萬元、山區每個補助30萬元,重點用于購買炊具、餐桌椅等基礎設施。引導各地建設中央廚房、長者食堂、互助孝老食堂等老年人助餐點,為老年人提供價格適中、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就餐服務。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整合村(居)工作人員等方式,在老年人助餐點設置專兼職管理服務人員或炊事員,保障老年人助餐點正常運轉,重點解決貧困、留守、孤寡、高齡、失獨、重殘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用餐問題。目前,全省已建成老年人助餐點338個。
(謝美葵)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