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聚焦“急難愁盼”辦實事 突出為老服務解難題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在重慶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701.04萬,占總人口21.87%;65歲及以上人口547.36萬,占總人口17.08%。針對這一情況,重慶市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為老服務作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憂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發展工程,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完善政策、補齊短板,推動形成“黨委領導辦、政府主持辦、社會參與辦、群眾自己辦”的工作格局,堅持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發展原則,持續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瞄準“四個目標”,留住最美“夕陽紅”。
“三助”讓老有所養。圍繞居家養老吃飯難問題,全面推廣多種養老助餐服務模式,建設養老助餐服務站點、老年食堂1091個,2021年以來累計助餐72萬人次。圍繞失能老年人洗澡難問題,將助浴行動納入老年人照顧服務計劃,開設497個社區老年澡堂,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助浴快車行動,2021年已開展流動助浴服務2萬余人次。圍繞高齡、獨居老年人就醫難問題開展全面助醫,推動社區醫養深度融合,支持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周邊大型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全市醫養結合機構155家。
“三多”讓老有所安。多渠道破解設施建設選址難題,在新建小區規劃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在老舊小區通過租賃等方式建立養老服務設施,發動社會力量自主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市已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20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912個。多元化完善養老服務功能,在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托養區設置20-200張不等的養老服務床位,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集中照料服務。多方面支持社會化規范運營,采取“公建民營”“民建公助”等方式,支持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
“三補”讓老有所依。補強養老普惠政策,修訂《重慶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不斷完善老年人普惠政策。補全養老產業鏈條,積極培育康養產業、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放寬養老服務市場準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補齊農村養老短板,推進農村互助養老點建設,依托現有5670個村級養老互助點,定期組織留守老人開展文化娛樂、康復護理等服務。
“三優”讓老有所樂。優化適老化居家環境,針對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按照“一戶一策”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優化適老化智能技術服務,印發《重慶市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工作任務清單》,多部門協調聯動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優化適老化政務服務通道,通過配備辦事大廳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等方式,方便老年人辦事。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