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兒童福利院 關愛兒童辦實事 增強自信促發展
李文利 李新偉
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以下簡稱“鄭周大院”)“學黨史·潤紅心·筑精神”主題讀書活動上,黨員志愿者和少先隊員一起讀《英雄人物》《雷鋒日記》等紅色書籍,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品味百年黨史。把黨史學習搬進課堂,從英雄先烈浴血奮戰、為民族而戰的光榮歷史中,汲取奮斗力量,增強民族自信,是今年3月以來“鄭周大院”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努力為兒童辦實事、解難題的一項重要活動。
動員會上,院長李燕說:“要通過學習黨史感悟思想偉力、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務能力、推進事業發展,牢記‘讓孤棄兒童都能得到呵護、擁有幸福’的初心使命,切實把思想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
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鄭周大院”科學謀劃、扎實推進,建立支部中心組、黨員小組、職工政治學習小組“三組”聯動教育機制,嚴格執行“思想政治全員學習制度”,通過開展領導帶頭上黨課、黨員下一線講黨史、優秀黨員進校園進講堂等方式,與孩子們一起閱讀紅色書籍、講述紅色故事、開辦紅色畫展,教育引導青少年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前開展專題黨課3次,理論研討10余次,實地參觀、專題學習、重要宣講60次。
豐富的平臺和載體,成為“鄭周大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增強職工兒童愛黨愛國情感的重要手段。組織青少年參觀“百年征程·醉美遵義”紅色主題作品展,到鄭州烈士陵園向烈士獻花,舉行“每人一故事、人人上講臺”主題黨日活動,觀看“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和慶祝建黨百年盛況,開展“書百年黨史、寫愛黨之情”硬筆書法比賽,別出心裁創作“紅色陶藝”,追憶百年黨史,為適齡兒童舉行入隊儀式,爭當“紅孩子”,開辦“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畫展,用小手勾勒、用色彩渲染,觀看紅色影片,高唱紅色歌曲,利用“四德”講堂,邀請身邊先進典型和退伍軍人走進課堂,講身邊故事、戰斗經歷,開展兒童文藝匯演,用舞蹈、情景劇向黨和國家表達祝福。“鄭周大院”深挖紅色資源,通過實地實物、鮮活講解、互動體驗,把紅色種子深埋心中,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聚焦社區困境兒童需求辦實事。通過“藍手杖”平臺,免費開展康教培訓、政策宣講、社會融合等活動,拓展服務,積極吸收4名社區兒童來院接受正規教育,鏈接資源,組織開展“建黨百年·心語心愿”困境兒童微心愿征集活動,為百名社區兒童圓夢。“祝孩子們永遠陽光、快樂、自信、勇敢,像顆春天的種子,茁壯成長……”每份禮物上都寫滿了好心人的祝福,看著這些話語,孩子們用甜甜的微笑表達了感激之情。據了解,孩子們的夢想清單中,小到玩偶、繪本,大到助力車、電子琴……所有“微心愿”僅用一周就已實現,并全部發放到社區兒童手中。
圍繞院內孤棄兒童需求辦實事。為讓孩子們融入社會、走向自立,實現永久性安置,“鄭周大院”協調妥善安置大齡青少年就業。協調公安部門開展兒童DNA信息采集,幫助孩子找尋原生家庭,6月成功為1名兒童找到親生父母。適度增加類家庭和寄養兒童生活費,安裝新能源車充電樁,解決職工私家車充電難問題。
圍繞結對社區需求辦實事。為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志愿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多次組織黨員志愿者深入三官廟社區開展“小紅象·周周行”志愿服務,開展衛生清潔、政策宣講等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25次,參與310人次。選派優秀黨員駐守登封煤窯溝村開展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助力鄉村振興。7月20日開始,鄭州連續多日遭遇罕見特大暴雨,社區斷電停水,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院內及時組織黨員志愿者為社區困難群眾送去各類生活物資,并結合“周周行”,進社區開展環境恢復、全城清潔,開展災后重建捐款,“鄭周大院”361人共向鄭州市紅十字會捐款19000多元。
圍繞增強兒童愛黨激情辦實事。在“童心閃閃永向黨、紅色之聲詠流傳”系列主題活動中,“鄭周大院”積極發揮典型帶動作用,用身邊人物、典型故事激發孩子們愛黨愛國愛院熱情,組織“孺子牛”獎獲得者李燕、“鄭州好人”王振超、“全國技術能手”陳凱麗、鄭州市文明標兵詹仲芳及退伍老兵等一批先進模范走到孩子身邊,重溫黨史故事,講述英雄事跡,用模范的引領作用影響青少年、鼓舞青少年。
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更迭,精神永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關鍵節點上,“鄭周大院”緊緊聚焦兒童需求、聚焦優化提質、聚焦創新轉型,認真謀劃、扎實推進,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兩化兩型”建設、促進兒童福利事業發展的前進動力,不斷錘煉兒福人“讓孤棄兒童得到呵護、擁有幸福”的初心使命,從黨史中汲取奮斗力量,迸發服務熱情,不斷提升孤棄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