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三個貼近”強化為民服務 用實干擔當檢驗黨史學習教育實效
通遼市民政局以“辦實事、解難題、送溫暖、傳黨恩”為主題,堅持“三個貼近”,把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標準,各業務領域結合業務職能,邊學黨史、邊辦實事,以知促行、以行踐知,推動各項民政政策有效落實。
一是貼近基層,送政策促發展,強化為民服務責任擔當。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把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作作為我市養老服務領域重點工作任務,完成全市城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規劃,計劃到2022年底擬建市級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個、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9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60個,其中32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正在籌建中。扎實開展“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有序推進3家養老機構開展標準化管理試點,養老服務能力得到持續提升。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聚焦特殊群體,組織市旗兩級社會救助領域黨員、干部對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困難群眾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目前已走訪慰問困難對象310人次,協調解決困難對象實際問題7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加強與鄉村振興局等相關部門的信息比對,對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返貧人口以及其他特殊脫貧人口進行摸底排查,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范圍,全市新納入低保保障已脫貧人口164戶387人,新納入特困供養已脫貧人口8戶8人。
二是貼近民需,訪民情解民憂,做好特殊群體關愛服務。強化孤殘人員保障,集中排查救助對象,確保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落實到位。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救助補助資金4.01億元,18.84萬城鄉低保、1.2萬特困供養人員、以及0.3萬人次臨時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較好保障。累計發放“兩項補貼”資金4872.9萬元,保障了39737名困難殘疾人和41478名重度殘疾人的權益。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完成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在校就讀和參加高考的人員數量摸底排查工作,摸排登記14人,將符合條件兒童及時納入“助學救助”工程。組織開展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走訪慰問活動79場次,受益4992人次,累計捐贈款物折合金額6萬余元。全面落實“全區貧困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專項基金” 和慈善藥品援助項目,救助低保家庭大病患兒4名、撥付救助款12.4萬元,發放藥品317盒。
三是貼近實際,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基層治理能力提升。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促行業協會商會降低涉企收費規模,規范涉企收費行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壓縮登記時限,社會組織登記成立由法定60日壓縮為10個工作日,變更、注銷登記由法定30日分別壓縮為5個和3個工作日。加強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夯實基層政權,圓滿完成2103個嘎查村委會和231個社區居委會換屆工作,嘎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比例均達到100%,嘎查村(居)民自治意識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促進社區服務提標擴能、提質增效、提檔升級。開展“五社聯動、情暖基層”行動,建成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1個、志愿服務中心1個,社會工作服務站6個。開展“匯聚社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關愛幫扶異地扶貧搬遷”等社會工作服務活動7次,受益人數260人次。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