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民情 辦實事溫暖民心
今年以來,四川省廣安市民政局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辦實事溫暖民心,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助力鄉村振興
“我現在可以領取低保金了,生活有了保障,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前鋒區觀塘鎮仁和村村民余喜(化名)說。身有殘疾的他患有慢性病,行動不便,生活比較困難。今年7月,廣安市民政局在摸排中了解到這一情況,為他制訂了救助幫扶方案,協助其辦理了農村低保。
廣安市民政局著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切實兜住、兜牢、兜準、兜實民生保障底線,防止困難群眾返貧,實現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廣安市民政局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問題整改清零行動成果“回頭看”,對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支出型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開展摸排核查,及時將1268名符合政策人員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其中,納入低保802人、特困人員救助供養96人,臨時救助370人。適度擴大社會救助范圍,今年以來,已將1571名符合條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
切實保護兒童合法權益,廣安市民政局著力做好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保障孤兒基本生活,做好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發放工作。今年以來,累計為766名孤兒、562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648.9萬元。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為超齡在校孤兒發放助學金,投入資金94.5萬元,助力126名孤兒實現大學夢。推進實施“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為具有手術適應癥的殘疾孤兒實施手術矯治和康復。籌集資金,鏈接資源,對300余名困境兒童進行關愛幫扶。
廣安市民政局積極發揮慈善救助作用,今年以來,聚焦扶貧濟困廣泛開展慈善募捐活動,實施慈善項目4個,惠及群眾2000余人次。深入開展慈善濟困、重大疾病救助等活動,幫扶因病致貧、因災致困等困難群眾。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以服務暖人心
“現在社區有了‘微家服務’,誰家有了矛盾糾紛,就有‘和事佬’主動來調解;獨居老人想理發,有志愿者主動上門服務;留守兒童放了學,可以參加‘四點半’課堂……我們的社區就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我們居民都感覺很踏實。”岳池縣朝陽街道麻柳橋社區居民胡建華高興地說。近年來,麻柳橋社區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成立了“微家工作室”,先后組建了“和事佬微家”“公益微家”“同樂微家”“手工微家”等微家隊伍,針對不同人群開展服務,有效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
“微家工作室”是廣安市多措并舉深化基層社會治理、著力完善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的一個縮影。市民政局全面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增強城鄉社區治理能力,建立規范化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積極培育規范發展社會組織,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聚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市民政局從便民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等方面梳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按照“清單制+責任制”方式建立工作臺賬、明確責任和解決措施,有序推進整改工作。同時,積極爭取資金,進一步改善為民服務基礎設施。通過建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紅黑榜”,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引導群眾維護公序良俗。出臺《關于實行城鄉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村級民事代辦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升村(社區)為民服務水平。
市民政局進一步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推進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工作,完成45家全市性社會組織等級評估。6月26日,“感黨恩、聚民力、促雙圈”川渝社會組織攜手共唱“雙城記”主題活動舉行,廣安市民政局與重慶市渝北區民政局簽署《社會組織聯動發展協議》,推動兩地民政部門建立聯動機制,促進社會組織協同發展。同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全市74個社會組織入駐86個社區開展社區服務項目,惠及群眾1.2萬人次。
夯實老有所養基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一個人在家吃飯有點冷清,來‘老齡食堂’吃飯,大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我們都愿意來。”家住廣安區濃洄街道柑子園社區81歲的唐興碧老人對“老齡食堂”贊不絕口。截至目前,廣安市已經建成運營“老齡食堂”5個,著力解決空巢、高齡老人吃飯難題。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市民政局因地制宜、科學精準施策,著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不斷滿足群眾全方位、多層次、具體化的養老需求。
市民政局深入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籌集資金建設養老服務綜合體16個、養老驛站35個,安裝家庭智能看護系統240套。
實施農村養老補短板工程,全市集中改造農村敬老院床位250張,提升敬老院護理能力。建立農村留守老人“巡訪+互助”制度,對農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進行關愛幫扶。
優化養老服務營商環境,市民政局提高民辦養老機構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運營補貼。推進“銀齡保險”工程,已承保人數達7.6萬人。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