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急難愁盼 辦實事暖民心
陳志彤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池州市民政局聚焦民政服務對象急難愁盼問題,推深做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真正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具體工作實效。
強舉措,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
圍繞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開展系列為老服務,大力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開展“青春花開夕陽紅”為老服務行動。通過民政局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養老服務政策,發布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引進江蘇九如城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承接主城區7個街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運營,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學、助急、助行、助樂“八助”服務。
開展適老化改造專項行動。市民政局安排專項資金,按照每戶3000元-1萬元的標準,縣(區)不低于1∶1配套的原則,在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選擇150戶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改造任務納入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民生工程。
開展“關愛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動。利用微信群、信息公開欄等,面向老年群體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公益宣傳活動,宣講如何認定養老機構涉嫌非法集資。同時,結合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活動,依托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對老年人開展舞蹈、智能手機使用等培訓活動110場次。
固成果,解憂暖心傳黨恩
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走訪慰問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對脫貧不穩定戶、低保邊緣戶和因自然災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意外事件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低收入困難群眾,及時進行幫扶。活動開展以來,累計走訪慰問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274人次,支出幫扶資金11.5萬元,解答救助政策咨詢22個。
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活動。通過自主申報、入戶走訪、數據比對等方式,摸清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貧困家庭底數,納入監測范圍,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按政策納入保障范圍,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減負擔,助力“雙招雙引”
池州市現有市級行業協會商會53家,為發揮全市行業協會商會在助力“雙招雙引”中的積極作用,市民政局把“我為企業減負擔”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來抓,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召開行業協會商會“我為企業減負擔”工作座談會,聽取各協會商會收費項目及標準、為會員減稅降費等情況匯報,對行業協會商會健康發展提出建議。建立規范收費承諾制度,各行業協會商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自身章程,本著誠實守信的原則,就規范收費進行承諾。此外,會同市場監督管理局向全市行業協會商會發出《關于規范行業協會商會價格行為提醒告誡函》,提醒告誡各行業協會商會規范價格行為。
新行動,提升社區服務質量
市民政局結合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職能,部署開展了“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積極開展城鄉社區協商工作。重點圍繞“協商什么、和誰協商、如何協商、協商成果如何運用”等內容,指導城鄉社區健全完善社區議事協商機構,不斷豐富協商內容和形式,著力提高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開展農村社區示范項目創建,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東至縣民政局積極培樹典型,指導東流鎮城東村探索建立“議事角板凳會”新協商議事制度;石臺縣仁里鎮新街社區攜手鎮計生協會開展了“健康快樂你我同行”暖心家園活動,圍繞老年群體心理健康問題,通過知識講解、現場提問、發放資料等多種形式,宣講老年情緒疏導、心理疾病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引導老年人保持樂觀心態,實現老有所樂;青陽縣丁橋鎮結合“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培訓,開展了法治宣傳進村(居)活動,對村民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多的民間借貸、鄰里糾紛、非法集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重預防,化解婚姻家庭糾紛
市、縣民政部門注重整合資源,創新載體,延伸服務觸角,做到“三個強化”,推進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化解,以家庭和諧促進社會穩定。
強化糾紛排查。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落實常態化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今年以來共摸排到婚姻家庭糾紛37例。
強化咨詢輔導。市、縣民政部門建立婚姻家庭輔導室和結婚頒證大廳,提供相對獨立溫馨的調解空間,建立婚前輔導、結婚頒證、離婚輔導等工作機制,引導婚姻當事人樹立婚姻家庭責任意識和正確的婚姻觀、家庭觀。
強化預測預警。定期將離婚冷靜期相關情況報送給政法部門,及時掌握研判情況,避免因不穩定因素造成極端事件。今年以來,全市共受理離婚申請1331例,實際登記557例,在“離婚冷靜期”影響下,主動撤回離婚登記申請23例。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