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更有力 社會治理更有序 社會服務更有效 ——廣西印發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廣西民政系統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民政相關制度更加完善,民政領域治理能力顯著增強,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有序、基本社會服務更加有效……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印發《廣西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主要從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有序、基本社會服務更加有效等5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政事業的發展目標,制定了16項主要發展指標和10個重大工程項目。廣西民政事業發展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堅持深化改革創新,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高質量開啟民政事業新征程。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十四五”時期,廣西將進一步健全基本民生保障體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有效保障救助對象基本生活,穩步提升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水平。
為強化基本民生綜合服務保障,“十四五”時期,廣西將優化審核認定程序,全面實施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低收入家庭認定等社會救助審核認定權限下放鄉鎮(街道)改革,全面推進鄉鎮(街道)經辦機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充分運用“互聯網+社會救助”,推進低保、特困、臨時救助、低收入家庭認定無紙化審核認定。拓寬區內開展社會救助異地申請改革試點范圍,逐步推行居住地救助申領。
健全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完善自治區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完善全區統一的社會救助對象數據庫,將政府部門等開展救助幫扶的各類信息統一匯集,實現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實時數據共享。
創新服務類社會救助模式。在提供物質救助的同時,創新救助方式,積極發展服務類救助,形成“物質救助+服務保障”的模式。在為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供養人員提供照料服務的基礎上,探索通過購買服務、集中托養、發放服務券等方式,對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照料服務。
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有序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廣西基層社會治理得到創新發展,持續深化黨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實踐,“一組兩會”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創新實踐不斷涌現,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十四五”時期,廣西將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強化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優化行政區劃設置和加強界線管理,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增強鄉鎮(街道)行政執行、為民服務、議事協商、應急管理、平安建設能力,加強鄉鎮(街道)對轄區內各類公共服務的監督管理,探索建立鄉鎮(街道)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履職履約雙向評價機制,推動基層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推動修訂基層群眾自治領域相關法規。推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推行村(社區)“兩委”成員交叉任職。完善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機制,完善基層黨組織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聯席會議、議事協商和村(居)民議事會議制度,推廣“一組兩會”屯級協商自治模式。
健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完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補齊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短板,搭建高效便民的服務平臺。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特別是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及生態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等輻射延伸,推進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增強城鄉社區服務能力。建立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引導多方力量參與鄉鎮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由“花錢養人”向“花錢辦事”轉變。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力爭到2025年實現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城市社區工作者達到18人。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規劃》指出,要全面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部署,以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發展目標,優化供給結構,提升服務質量,進一步強化基本養老服務,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充分發揮政府在養老服務方面的主導作用,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政策創新,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激發養老服務市場活力。(下轉4版)(上接1版)
推動在鄉鎮(街道)范圍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和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設施,到2025年底,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鄉鎮(街道)的覆蓋率總體達到60%。支持縣(市、區)建設農村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逐步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轉型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進行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每個縣(市、區)新建或改擴建1所失能照護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開展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到2025年底,支持2.5萬戶以上困難家庭的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程,到2025年底,全區培育創建老年人宜居社區100個。
基本社會服務更加有效
“十四五”期間,廣西堅持以基本社會服務精準化和優質化為目標,優化婚姻收養登記,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工作,推進地名、殯葬等公共服務,合理拓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基本社會服務專業化水平。
其中,將實施未成年人保護能力建設工程,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平臺。到2025年底,實現設區市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全覆蓋,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達到75%,提高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推動鄉鎮(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指定專門人員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到2025年底,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工作專干實現全覆蓋。推動村(居)委會設立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強化規劃目標、規劃任務、重大工程的分解落實,建立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工作機制,將評估結果作為改進民政工作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圍繞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完善各項配套政策,為“十四五”規劃全面實施提供政策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