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多維課堂”搭建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平臺
宋力行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上下聯動,充分發揮民政職業教育和民政干部培訓的“頭雁”作用,注重創新方式方法,探索沉浸式學習模式,依托“理論課堂”“思政課堂”“紅色課堂”“實景課堂”,多維度、有重點、全覆蓋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讓師生學出堅強黨性,學出信仰擔當。
構建理論課堂滋養初心,讓黨史學習教育“立”起來。學院把理論學習作為追憶初心的必經之路,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通過“班子領學、支部研學、師生聯學、定期測評”等形式,帶領全院師生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讓黨史理論滋養初心。黨委班子成員帶頭學黨史,開展“每周一讀”讀書活動。各支部組織集體研學,固定每周三下午開展集中學習,周末再安排半天組織自學。大力促進師生聯學,院領導與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學生開展聯學活動,每個黨支部聯系一個團支部,與學生一道共學共讀黨史著作,分享學習心得。組建18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開展“領導薦書+青年讀書+領導講學+青年交流+領導點評”系列活動,點燃青年黨史學習的熱情,讓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的心田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每月開展一次黨史理論知識專題測評,以考促學,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
充實思政課堂凝心鑄魂,讓黨史學習教育“燃”起來。學院將黨史學習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育人“大課堂”,通過理論增信、故事明理、活動崇德、實踐力行等育人形式,打造大思政課堂。依托思政課堂主渠道,充分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開展多個愛國愛黨思政專題教學。學院黨委班子率先垂范,帶頭講思政課,在與師生的思想交流互動中,把牢黨史學習教育的正確方向,凝心聚力。啟用德育實踐教學中心,創建“學而時習”理論學習小組,組織“中國共產黨百年大事縱覽”展覽、重走長征路、全國共上“四史”思政大課等多形式思政教學活動。推動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培育課程思政典型案例近20項。在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項目評選中,婚禮文化與傳媒藝術學院的《彩票文化與職業倫理》課程入選教育部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張增帆教學團隊榮獲“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稱號。組織師生相繼開展了主題征文、讀著作、紅歌經典傳唱、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班會、知識競賽等活動,把校園思政課堂開辟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前沿陣地,帶領學院師生深刻體驗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和偉大精神,點燃黨史學習教育的紅色引擎。
深入紅色課堂浸潤心靈,讓黨史學習教育“火”起來。學院充分利用周邊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組織黨員干部赴八寶山革命公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參觀學習。組織師生赴革命圣地西柏坡開展以“銘記崢嶸黨史,傳承紅色血脈”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重溫“進京趕考”的時代意義,傳承偉大的革命精神。在北大紅樓,帶領師生重溫風云激蕩的革命歷史,用心體會革命先輩們熾熱的愛國情懷。組織青年師生赴李大釗烈士陵園和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汲取榜樣力量。在沉浸式情景體驗中,讓紅色精神在賡續中蕩滌年輕的心靈,將紅色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脈。充分利用專業特色、志愿服務等優勢,帶領師生走出校門,走進社區、養老院、兒童福利機構等,開展校外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組織思政教師加入三河市黨史宣講團,深入300余名黨員干部之中,聲情并茂講述紅色故事,在交流互動中傳播紅色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打開實境課堂身入其中,讓黨史學習教育“動”起來。學院以沉浸、互動、立體為目標,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形式。設立以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跡為內容的“黨史學習教育圖書角”,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依托中國共產黨百年大事縱覽,進行現場宣講“教學”,使師生在展覽中深切感悟黨一百年來帶領國家和民族不懈奮斗的輝煌發展歷程和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以建黨百年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歷史為題材,精心籌備“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匯演。師生共唱紅歌、共講紅色故事、共演紅色經典,增強了黨史學習教育主體的體驗感、互動性,引導師生賡續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以“重走長征路,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主題黨團日活動,帶領師生探尋紅軍長征的偉大歷程和寶貴資源,堅定理想信念、繼承長征精神。
豐富多維的學習教育形式和內容,“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百年黨史浸潤了師生的心田,使廣大師生汲取了走向未來的智慧和力量,促進了學院高質量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