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李燕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李燕:
大家好,我叫李燕,來自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是這里740多名孤殘兒童的“院長媽媽”。我們這里的男孩都姓鄭,女孩都姓周,這里也叫“鄭周大院”。2006年,我負責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新址的籌建,2008年5月正式開園,從此這里的孤殘兒童們有了自己的家。
十多年來,我始終瞄準建全國強院的發展目標,把這里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努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讓他們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我們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新入院兒童救治病房——天使驛家,河南省第一個與醫療機構合作的腦癱康復中心,還成立了河南省首家由福利機構主辦的特殊教育學校。我們還專門成立了救助社區困境兒童的藍手杖家長俱樂部,先后救助各類困境兒童5000余人,使1200多名孩子圓了“回家夢”,1000多名孩子實現了“健康夢”。"讓孤殘兒童都能得到呵護,擁有幸福",是我始終堅守的信念。成為“院長媽媽”十幾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今天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我們院有一個孩子叫鄭小輝,他下肢癱瘓,但是他很愛學習,因為身體的原因,他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坐在教室里讀書。他就對我說,院長媽媽,我想上學,我上課的時候可以不喝水,我下了課就不用去廁所了。我聽了孩子的話語,哭了。我下決心再難也一定要為孩子實現這個愿望。在多部門的幫助下,孩子如愿以償進了課堂。母親節的時候,他還專門畫了一幅給媽媽洗腳的畫送給了我。今天我把畫帶到了現場,這幅畫也是我辦公室最美的一道風景。如今孩子已經20多歲,在上海這個大都市已經扎下了根,過上了獨立幸福的生活。
我常和同事們講,因為這些孩子我們相聚,我們要感謝這些孩子,我們要為他們做更多的事,不放棄、不拋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活得更有尊嚴。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聽了剛才幾位的介紹非常有感觸,我想問一下各位入黨的初心是什么,如何在崗位上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謝謝。
李燕:
我19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還很年輕,入黨的初心也很單純,就想著人應該有追求、有信仰。當時和我一起工作的有一名老黨員,他工作中總是搶著干、帶頭干,有問題、有難題找到他,他都是有求必應。在他的帶領下,我更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兒童福利院院長,要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上,一刻也不能忘記肩上的責任和使命。發揚“大愛、奉獻、實干、開放”的精神,為孤殘兒童提供養育、醫療、康復、教育、社工等多方面的服務,讓更多的孩子回歸家庭、融入社會,讓他們更加幸福健康地長大成人。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我們都知道,照顧殘疾人和兒童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所以我想問程靜和李燕,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有沒有感覺很受挫、想退縮的時候,是怎么堅持下來的?謝謝。
李燕:
謝謝你的提問,我感覺沒有退縮過。我是2006年籌備建設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當時這個項目還是民政部“藍天計劃”的第一批資助項目。到今天算下來,我在這里已經度過了15個春秋。15年來,最讓我開心的,我感覺還是孩子們。孩子們身體康復了,孩子們參加工作了,孩子們有成績了,我想這都是我最高興的事。
除了剛才鄭小輝的故事,還有三次病危的鄭少東,三次被我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最終給他找到了收養家庭。還有重度腦癱的曹園園,經過常年的康復訓練,已經生活自理,最終也給她找到疼愛她的寄養媽媽,還有在這里長大的姑娘們,陸續也步入婚姻的殿堂,參加完她們的婚禮,我又參加她們孩子的滿月酒。我也高興地從“院長媽媽”升級為“院長姥姥”。這些年,我和同事們一直在堅守著、奮斗著,我想這是愛和責任在激勵著我們,讓孤殘兒童都能回歸家庭、融入社會,這也是我們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我想,這個初心促使著我們每個人默默堅守,這份使命激勵著我們每個人砥礪前行?!班嵵艽笤骸币呀洺蔀楣職垉和?、學習、康復、教育的溫馨家園。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問題提給李燕院長,我們知道目前兒童福利院的一些孩子們有一部分存在著智力或者肢體殘疾,您所在的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是如何幫助這些特殊孩子健康成長的?您認為社會該如何提高對這些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關懷?謝謝。
李燕:
謝謝您的提問。我們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現在有孤殘兒童740多名,98%以上都是殘疾或患病兒童,主要是腦癱、唐氏綜合癥,還有智力和肢體殘疾。針對這樣的特殊孩子,不能光看到他們的缺陷,我們要樹立全人的理念,考慮每個孩子的優勢,針對每個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精準施策。我們院的孩子,如果是智力正常的孩子,但是肢體有問題的,除了學習文化課以外,我們會教他學習繪畫、手工、陶藝、電腦等技能。有一個叫石寧的孩子,下肢癱軟但智力還行,針對他的情況,我們教他學古箏和繪畫,專門請了古箏老師和繪畫老師,一對一進行學習。目前,他的古箏考到了七級,繪畫也獲得了不少獎。
另外,我們針對智力低下、肢體沒有問題的孩子,對他們進行保潔、保安、綠化等培訓。我們院的孩子目前經過培訓,也有在附近單位和公司里面當保安的。不管哪一種孩子,我們都不放棄,對他們都充滿希望,希望給他們一個好的未來。這些年,社會對這些困境兒童都非常關心和關注,慈善和愛心氛圍特別好,我們每年接待愛心人士將近2萬人,在享受社會對我們關愛的同時,我們也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資源來回報社會。我們在2012年成立了藍手杖家長俱樂部,專門支持社會困境兒童,給他們一些社會融合培訓,另外給予教育、康復、心理、技能培訓。今年六一,我們還為社區困境兒童征集了100份微心愿,當孩子實現心愿的時候,非常高興,家長也非常激動。
我想,幫助特殊兒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家都可以有所作為。一次志愿活動、一份捐贈、一句話語還有一個笑臉,可能就會鼓勵這個家庭、這個孩子樹立信心,感到溫暖有力量。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